壽縣古城箭道巷北端的小廣場,曾長期受車輛亂停放問題困擾。這個本應為市民提供休閑空間的場所,一度被各式車輛擠占,地磚破損、秩序混亂,不僅侵蝕了公共活動空間,更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痛點。為破解這一難題,壽縣城管局于兩年前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創新采用“石凳隔離法”——投資十余萬元定制106個雕刻精美的大理石石凳,沿廣場周邊形成物理隔離帶,既有效阻止了機動車違規闖入,又為市民增添了休憩設施,實現了秩序與民生的雙贏。
之前放置的隔離石凳
正在改建中的廣場
隨著古城5A創建帶動旅游升級工程的推進,箭道巷迎來整體風貌提升。昔日的小廣場納入改造計劃,其功能定位與景觀布局面臨調整。這意味著原有的石凳布局需同步優化——若繼續保留,可能影響新景觀的完整性;若直接拆除,又將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面對這一新課題,城管局秉持“物盡其用”的治理智慧,啟動石凳“再分配”計劃。
經過實地勘察與科學謀劃,南門口綠地被選定為石凳的“新家”。此地全天人流量較大,草坪開闊但缺乏休憩設施,且常有機動車違規駛入破壞植被。城管局調集機械設備,將百余個石凳有序轉移至新址。石凳沿綠地邊緣呈環狀排列,既形成自然屏障有效攔截機動車,又構建起環形“休閑椅廊”,為游客提供觀景歇腳的溫馨空間。轉移過程中,工作人員采用專業吊裝設備,確保石凳完好無損。石凳古樸的雕刻紋樣與綠地景觀渾然一體,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注腳。
此次石凳“搬家”行動,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民生溫度與創新力度。一方面,通過對公共資源的二次利用,避免了重復投資,體現了節約高效的治理理念;另一方面,通過設施功能的動態調整,實現了城市空間的持續優化,讓市民游客在細節處感受城市品質的提升。如今,南門口綠地草木蔥蘢,石凳靜候,既守護著城市綠地,又承載著人文溫度,成為壽縣文明創建中的一抹亮色。
▌來源:壽縣城管
▌編輯:龍震琳
▌審核:小紅花
▌抖音號:@shouxianren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