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勝林
來源:給思考留點時間
感謝生命中的貴人,你們是不是立馬就想到送禮、請客吃飯或者發紅包的方法。
好像大家都默認,錢花得越多,就越能彰顯我們的心意。
其實,送茅臺、送茶葉、送購物卡,本質上是用一種略顯狹隘的 “打工思維” 在還人情。
大家有沒有想過,貴人之所以愿意幫我們,不是貪圖那點禮物,而是看重更關鍵的東西:要么是賭我們未來的價值。
期待我們能在未來回饋他們意想不到的收獲;
要么是借幫助我們來滿足他們自身的精神需求,比如成就感、認同感。
就像馬斯克,他感謝早期投資人,不是靠請客吃飯那一套,而是憑借特斯拉和 SpaceX 的萬億市值,狠狠地回報了投資人當初的眼光;
雷軍投資生態鏈企業,那些被投公司最讓他欣慰的 “回禮”,是做出爆款產品,助力鞏固小米生態。
送禮,其實是性價比最低的感謝方式,錢花出去不少,可對方轉頭可能就忘了。
真正的高手,都深諳如何運用 “人性規則”,把貴人牢牢綁定,將一次幫助轉化為長期的利益同盟。
1
貴人幫你
本質是一場 “投資”
咱們普通人常常把貴人的相助單純看作是一種 “恩情”,覺得受了人家的好處,就得想盡辦法還回去。
但殘酷的真相是,可能壓根不存在單方面的施舍,一切的背后都是雙向的價值匹配。
打個比方,大佬給你介紹資源,說不定是在暗暗測試你有沒有潛力成為他拓展人脈、獲取信息的 “外圍觸角”;
領導提拔你,很可能是想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以此鞏固他在公司的話語權;
前輩熱心指點你創業,也許是在提前布局,為自己構建行業人脈網。
所以,我們要明白,感謝貴人的核心邏輯,不是簡單地 “還債”,而是要巧妙地告訴對方眼光的毒辣,以及未來可以獲得的收益。
2
把貴人變成 “投資人”
而不是 “債主”
送禮,看似是在表達感激,實則從某種程度上是在 “劃清界限”,好像送完禮,這筆人情債就兩清了,以后誰也不欠誰。
但聰明的人,他們會想方設法把貴人拉到自己的 “牌桌” 上,深度綁定,共同進退。
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有個創業者和投資人吃飯時,投資人隨口提了一句 “可以試試短視頻帶貨”。
這創業者行動力超強,不僅馬上付諸實踐,三個月后,還帶著亮眼的數據截圖去找投資人,真誠地說:“按您的建議,我們單月 GMV 突破 200 萬,您要不要優先入股下一輪?”
這就是把投資人的建議,當作一次投資契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投資人眼光的獨到,還拋出橄欖枝,讓投資人有機會進一步參與到項目的未來收益中。
再比如,有個實習生被主管推薦轉正后,每次做工作匯報,都會特別有心地帶上主管的功勞,說:“這次增長能達標,多虧張總教我梳理用戶分層模型。”
兩年后,實習生跳槽去大廠,還不忘幫主管牽線了一個跨界合作項目。
從底層邏輯來看,貴人在幫助我們的時候,潛意識里其實期待著兩種回報。
一是能力驗證,他們希望看到 “我沒看走眼,這人確實有潛力”;
二是資源裂變,也就是 “通過幫助這個人,我能鏈接到更多的可能性,拓展我的資源版圖”。
與其花大價錢送一張 2000 元的螃蟹券,真不如每隔半年,就給貴人同步一次自己的成長戰績。
因為你越成功,就越能反哺他的 “識人眼光”,這可是社交場上超有價值的 “社交貨幣”。
3
用對方的資源
創造增量價值
高階的玩法是,充分利用貴人給我們的資源,去撬動他更需要的資源,再回饋給他。
比如說,前輩給你介紹了客戶 A,可別光說謝謝就完事兒了。
你用心深度服務好 A 之后,不妨把 A 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B、C 引薦給前輩,這就是用前輩給的資源,創造出了新的價值回饋給他。
再比如,領導幫你爭取了培訓名額,千萬別只想著請領導吃頓飯。
你學完之后,把所學知識梳理成團隊課件,幫助領導打造 “人才培養標桿案例”,這就等于用領導給予的機會,為領導創造了額外的價值。
雷軍在投資生態鏈企業時就說過:“最好的被投公司,是既能用小米渠道賺錢,又能反向給小米供應技術。”
有家做充電寶的公司,做到行業第一后,主動把新材料專利共享給小米。
這就好比貴人給了你一條魚,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用這條魚換來一艘漁船,再還給貴人。
讓他看到幫你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意識到幫你其實就是在幫他自己擴大資產版圖。
3
維護對方的 “虛榮”
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可不是金錢,而是 “被看見、被崇拜、被需要”。
職場小白被提拔后,給領導送了一盒月餅,領導可能也就客套一句 “下次別破費”,這禮物送得,可能就石沉大海,激不起一點水花。
而高手被提拔后,在季度總結會上大方表示:“我的管理方法是跟王總學的 —— 先抓關鍵數據,再談團隊溫度。”
第二天,全公司都知道王總培養了一個得力猛將。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大腦對 “公開贊賞” 產生的愉悅感,是收禮帶來愉悅感的 3 倍以上,這是《影響力》這本書里提到。
因為禮物只能滿足一時的物質價值,而 “被崇拜” 卻能直接激活大腦的獎賞回路。
你越公開強調 “我的成就是 XXX 教的”,對方就越覺得你 “懂事”,越認可你。
4
三步把貴人變成 “利益共同體”
(1)定期同步 “成長戰報”
建議大家每 3 - 6 個月同步一次關鍵進展,讓貴人有那種 “養成的快感”,就像看著自己精心培育的小樹苗,一點點茁壯成長,他們自然會對你投入更多關注與支持。
一個實用模板:
“張總,去年您提醒我要關注海外市場,我們今年在東南亞試水了 XXX,目前 ROI 做到 1:5(附數據截圖),您看接下來要不要和您的 XX 業務聯動?”
(2)資源置換,而不是送禮
資源置換的關鍵就在于,要敏銳地找到他的需求缺口,然后巧妙地用自己的資源去補上,實現雙贏。
比如,當貴人給你介紹人脈后,你可以這么說:
“李總,上次您介紹的陳總幫我解決了供應鏈問題,我注意到您在布局直播,需要我幫您對接抖音的 MCN 朋友嗎?”
(3)公開場合綁定 “師徒關系”
在行業活動、公司會議、朋友圈提到貴人時,記住用這個公式:
“方法 / 成績” + “從 XXX 身上學的” + “具體細節”。
比如:
“我們團隊能拿下項目,多虧王總教我‘用痛點清單代替方案推銷’—— 上次他看我準備了 50 頁 PPT,直接說‘客戶沒空聽課,先列 10 條讓他睡不著覺的問題’。”
這么一操作,既能凸顯貴人對你的指導價值,又能讓貴人在圈子里倍兒有面兒。
5
總結
關系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但高明的人會把這種交換 “隱形化”。
你越直白地強調 “我在報恩”,對方可能越覺得你在計較;
相反,你越把對方架到 “人生導師” 的高位上,他就越忍不住持續投資你。
記住這句話:“貴人幫你,是在尋找他的‘未來分身’;你能給的最大回報,是活成他理想中的另一個自己。”
Photo by Xan Griffin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