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無疑是2025年最火熱的話題之一,從在春晚舞臺上轉手絹,到完成前空翻、側空翻、回旋踢、騎自行車、跑步、跳舞等“特技”,頻頻引發外界的關注和熱議。
發展機器人產業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各大城市競相角逐“機器人第一城”,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制定產業規劃、激勵技術創新,培育應用場景,優化市場環境等舉措,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機器人相關企業(僅統計企業名稱、經營范圍、產品名稱包含關鍵詞“機器人”的企業)注冊量達到19.03萬家,創近十年新高。截至3月19日,2025年注冊量達到4.40萬家。
目前,我國現存84.9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其中,有25.4萬家歸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30.0%),其次是歸屬批發和零售業22.2萬家(26.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5萬家(15.9%),制造業9.2萬家(10.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6萬家(6.6%)。
機器人已成為杭州的新名片。蛇年春晚上,憑借創意融合舞蹈迅速走紅的“H1(伏羲)”機器人,讓宇樹科技成為行業焦點。同為“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科技,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其變電站巡檢四足機器人占據全國90%以上市場份額。
上海提出到2025年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1000億元,同時依托浦東、寶山、閔行等重點區域結合產業特色,形成3個國家級智能機器人特色產業園區。
當地擁有新時達、節卡、傅利葉、智元等本土機器人企業。位于浦東張江模力社區的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于1月21日正式啟用,100多位機器人“學徒”正在模擬餐廳、家庭等場景,日均完成超萬條操作數據采集。
擁有眾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北京,是全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研發中心之一。去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包括應用型企業23家、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14家、核心零部件企業23家、高校及科研院所14家、平臺公司4家,聚焦技術共享與產業鏈數據庫建設。
廣東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16萬家,領先江蘇(10.6萬家)、山東(6.4萬家),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已形成“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集成應用”的全鏈路布局,涵蓋伺服系統、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環節。與此同時,制造業的多元化需求為機器人提供廣泛落地場景,覆蓋汽車制造、家電生產、電子信息等200多個細分領域。
除了“機器人七劍客”(庫卡、優必選、匯川技術、越疆機器人、拓斯達、華數機器人、巨輪智能),廣東還有許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比如深圳的眾擎科技。今年2月23日,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PM01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3月17日,這款機器人再度“整活”,與兩名舞者合作致敬周星馳《功夫》名場面,完美復刻斧頭舞。
又比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樂聚機器人,今年1月,這家深圳企業宣布將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車,由此成為全球范圍內公布交付數量最多、場景最多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其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交付至一汽、江蘇亨通等企業,2025年交付量預計將達到1000臺左右。
截至目前,深圳擁有5.9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領先廣州(4.9萬家)、上海(4.1萬家)、北京(3萬家)、杭州(2萬家),位居全國城市第一。寶安區、龍崗區、南山區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排名前三。根據規劃,全市力爭三年內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機器人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10億企業20家以上。到2027年,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關聯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