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企業競逐ESG賽道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者比亞迪再次交出亮眼答卷。3月26日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不僅展現了一個科技企業的責任擔當,更勾勒出中國智造推動綠色變革的宏偉藍圖。數據顯示,這家深耕技術創新的企業正以“每輛新能源汽車都是移動森林”的魄力,重塑產業與生態的共生關系。
比亞迪將ESG提升至集團戰略高度,成立董事會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副總裁趙儉平出任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開創性將高管薪酬與ESG績效強關聯。這種從頂層設計到執行落地的體系化布局,讓“技術向善”的理念深度融入企業基因。
在碳中和征程中,比亞迪以硬核數據定義行業標桿:純電里程累計突破1500億公里,相當于再造5.04億棵樹的固碳能力;年度節能改造項目超410個,減排效果等同21萬噸二氧化碳;14.1億元環保投入確保三廢100%達標。
542億研發投入鍛造技術護城河,12.2萬研發軍團手握近3.6萬項授權專利,第五代DM、易三方等革新性技術持續領跑行業。但比技術突破更動人的,是比亞迪用科技溫度溫暖社會:510億元納稅額夯實經濟底盤,127天供應商賬期優化產業鏈生態,30億教育基金點亮技術傳承之光。18億員工持股計劃覆蓋1.2萬人,5.78萬技能人才孵化工程,讓“人才森林”與“科技雨林”共生共榮。
從“亞洲最佳雇主”到“最愛人才雇主”,從上游供應鏈賦能到下游用戶價值共享,比亞迪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18萬員工與1500億公里車主共同編織綠色網絡,這家企業正將ESG從報告文字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生活變革。
站在新能源革命的潮頭,比亞迪用“為地球降溫1℃”的初心,將企業命運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這份報告不僅是成績單,更是宣言書。中國智造正在用技術創新重新定義責任邊界,以星辰大海的胸懷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綠色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