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你是不是也經常覺得,現在的各種蔬菜是越來越不好吃了,再也沒有小時候香甜的那種味道了呢?事實上,這并不是你一個人的錯覺,如今常見蔬菜的味道,營養和口感,確實和過去大不相同。
這背后有很多因素,比如種植方式,加工儲存方法,以及我們的飲食習慣變化等。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件事,帶你了解下這蔬菜是怎么一步步變“難吃”的。
營養和口感變化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蔬菜,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口感,確實和以不一樣了。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數據對比,以前很多蔬菜水果中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含量,可是比現在高出一大截呢!
例如,1991年數據中,芒果的胡蘿卜素含量為8050微克/100克,而到201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897微克/100克,減少了近九成;1991年,黃玉米面中的維生素B1和B2含量為 0.26 毫克和 0.09 毫克,2018年則降至 0.07 毫克和 0.04 毫克。
不僅是中國,國外也同樣如此。2022年,《食物》雜志披露研究,對比上世紀80年代,如今澳大利亞常見糧蔬,如甜玉米,紅皮土豆,鷹嘴豆花椰菜等,它們的鐵含量下降了大約30%--50%。
2020年《科學報告》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從1955年到2016年,小麥籽粒的營養成分發生了明顯變化。現在小麥中的蛋白質含量比過去減少了近四分之一,而且像鋅,鐵,錳這些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大幅降低。
再來說說口感。就以西紅柿為例,每個人肯定都忘不掉童年的那盤西紅柿蘸白糖。夏日炎炎,摘下一顆皮薄肉軟的西紅柿,切在盤子里,白糖一撒上去,立馬就化開了。果肉入口,那真是甜中帶酸,酸中帶甜,吃完還不忘把盤子里的糖水舔干凈,真是怎么都忘不掉的味道!
可現在的西紅柿呢?摸起來硬邦邦的,切開皮還特厚,吃起來沒有汁水,也沒有酸甜味,炒菜做個點綴也炒不出“西紅柿味”來,簡直和小時候的沒法比!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這種情況呢?
蔬果變化的原因
蔬果營養和口味變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品種。還是以西紅柿為例,現在的西紅柿主要分“硬皮型”和“軟皮型”。如果你要是日常種植,肯定必須選“糖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更高的軟皮型。因為這兩項指標,直接影響了西紅柿的口感,這兩項指標越高,西紅柿越酸甜。
不過一旦進行商業化種植,你就不得不選擇口感稍差的硬皮品種。原因很簡單:雖然軟皮西紅柿味道更好,但太嬌氣,放不了多久就容易壞,運輸途中損耗太大;而硬皮品種雖然口感打了折扣,但勝在耐儲存,好運輸,能讓天南海北的人隨時都能吃上新鮮西紅柿。
再說一個扎心的點,根據《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現在有不少西紅柿的改良品種,都丟失了其中控制風味的基因點位,這導致了13種影響西紅柿口味的揮發性物質含量的降低。西紅柿是這樣,其他蔬果也自然如此,為了追求產量和耐儲存,不得不犧牲掉原本的美味品種。
第二是種植和儲運方式。如今,大棚種植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露天種植。雖然大棚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方便管理,但大棚內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不如露天種植自然,導致蔬果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下降。
而且,光照不足也使得蔬果的糖分和很多有機酸的比例發生變化,使得口感也變得不那么甜美。而運輸和儲存也拖了后腿,大大影響了口感。還是拿西紅柿為例,現在為了保鮮,果農們不得不在西紅柿還青著的時候就摘下來,讓它們在儲存運輸中慢慢"后熟"。
還有些蔬果,為了保鮮必須塞進冷庫冷藏,等擺上貨架時,味道早就流失了一大半。怎么可能比得上傳統種植的好吃?
怎樣保留蔬菜的美味與營養
雖然現在的蔬菜在營養和口感上不如從前,但我們還是可以想辦法盡量留住它們的美味和營養。
先說儲存。短期存放時,最好把蔬菜放在0-4℃的低溫環境里,溫度太高會讓營養流失。特別是綠葉菜,放冰箱不僅能保鮮,還能防止維生素C的流失。要是長期儲存,真空冷凍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鎖住蔬菜的原汁原味,又能減少營養損失。
再說挑選和處理。很多人習慣把蔬菜的外皮剝開或削去得特別多,但這樣反而浪費了營養。要知道,蔬菜的外層葉子往往比內芯更有營養,比如圓白菜的外層葉子胡蘿卜素含量就比內芯多得多。
所以挑菜時,盡量保留這些營養豐富的部分。另外,洗菜也有講究,一定要先洗后切,同時記得別把蔬菜泡在水里太久,不然水溶性維生素(像維生素C)就流失了。
再來說說烹飪。對于大多數蔬菜,生吃是最能保留營養的方式,像沙拉,涼拌,但這并不適合所有蔬菜。有些蔬菜煮熟后更易消化吸收,比如胡蘿卜。
如果一定要烹飪,建議采用急火快炒或者短時間蒸煮,這樣可以使得維生素C的存留率在45%-94%之間。而長時間的高溫煮或者熬煮并不是好方法,各種維生素和營養物質會在這個過程中大量損失。
總之,在儲存,挑選和烹飪的每一個環節稍加注意,我們就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營養和口感,讓它們成為我們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尾
隨著時間流逝,不止我們在長大,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曾經記憶里的“老味道”都在漸漸遠去,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只能默默接受。我們可以多選擇本地有機食材,減少對過度加工食品的依賴,在儲存挑選和烹飪時多下一點功夫,也能盡可能保留食材原本的美味。
而且,科技一直在進步,特別是農業基因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生物學家們就能培育出既高產又耐儲存,還能保留營養和口感的新品種。到那時,記憶中的美味或許就能重新喚醒我們的味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