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顯然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烏克蘭了。
俄烏沖突超過3年,自愿上前線為烏克蘭而戰的青壯年男性早已消耗殆盡,在如此兵力窘迫的前提下,烏克蘭不得不拿出一些非常規手段...
一支由全女兵組成的烏軍突擊隊
2025年3月18日,俄媒《軍事評論》報道了這么一件事:在克拉斯諾亞爾梅斯克附近,一支俄軍部隊遭到烏軍第425“斯卡拉”獨立突擊團的進攻。
一番殘酷交火后,俄軍成功消滅了這支約10人組成的烏軍突擊隊。
令人震驚的是,戰后俄軍檢查陣亡烏軍士兵尸體時,發現這支突擊隊的成員竟全部都是女兵!
而且,這已經不是俄軍第一次發現這種情況了,據之前烏克蘭被俘女兵介紹,如今烏克蘭軍兵20%由女兵組成,而組成背景復雜,參軍動因各異。
部分女性是民族主義者的遺孀,還有一些從烏克蘭監獄系統征召女囚犯入伍。
烏克蘭議會通過“特赦項目”法,允許因毒品交易、盜竊、持械傷人等重罪入獄服刑的罪犯參軍,計劃征召一萬名新兵,當時已有大約2800名囚犯因此獲釋。
最后這位被俘女兵還透露,她們這些女囚犯被征召入伍,簽合同時只被告知服役可減刑,卻沒人提及要拿著炸藥包去沖鋒。
就這樣,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這些女兵被當作填補兵力的“工具”,未經充分訓練,就被送上死亡率極高的戰場。
據統計,類似這樣的突擊任務,死亡率高達83%。
而這一次次悲劇的發生,都凸顯出烏克蘭在兵力調配方面的無奈與混亂。
烏克蘭女兵參戰現狀
2025年3月9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用烏克蘭國防部消息。
稱烏克蘭國防軍目前共有7萬名女軍人在服役,其中超過5500人在前線服役,這一數字比2022年增長了20%。
曾幾何時,烏克蘭軍隊中的女性大多集中在傳統的后勤、醫務以及通信崗位,承擔著相對后方的輔助性工作。
但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發酵,戰場形勢日益嚴峻,這一局面被徹底打破。
她們成為機槍手、狙擊手、炮兵,直面敵人的炮火,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可女兵成為烏克蘭軍隊中的一員增加了烏軍的數量,但這并不意味著烏軍在戰場上就一帆風順。
因為在實際作戰中,女兵們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首先就是由于戰事緊急,很多女兵訓練時間短,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
這使得她們在面對身經百戰的對手時,往往處于劣勢。
其次在裝備適配方面,烏克蘭軍隊也未能給予女兵足夠的支持。
很多女兵反映,發放的防彈衣不合身,靴子尺寸也不合適,這不僅影響行動,更在關鍵時刻威脅到她們的生命安全。
最后更為糟糕的是,女兵在軍隊中還可能遭遇歧視和騷擾。
盡管烏克蘭軍隊內部出臺了相關規定反對性別歧視和騷擾,但在實際執行中,很多女兵的投訴和報告往往被忽視或壓制,她們在職場上難以獲得與男兵平等的待遇。
在這場殘酷的沖突中,烏克蘭女兵的命運令人揪心。
她們數量的不斷增加,說好聽的是傳遞出“全民抗戰”的強烈信號,說難聽的就是烏克蘭應對兵力短缺的無奈之舉。
就像俄羅斯所說的,烏克蘭此舉是“人窮志短”的表現。
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因兵源匱乏才不得不將女性推向前線,這恰恰反映出烏克蘭在戰爭中的窘迫處境。
所以,戰場上,一旦有女兵被俘,俄羅斯便將其作為宣傳素材。
通過展示女兵的脆弱與無助,強化“烏克蘭即將崩潰”的敘事,試圖從心理層面打擊烏克蘭軍民的抵抗意志。
可如果烏克蘭并不懼怕,而俄軍也不會挺火,那么將來烏克蘭女兵參戰的情況可能會朝著更為極端的方向發展。
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為了填補兵力空缺,烏克蘭或將征兵年齡下調,甚至有可能動用更多未成年人參戰。
這無疑是戰爭殘酷性的進一步體現,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意味著戰爭對烏克蘭社會造成的創傷將愈發嚴重。
戰爭的殘酷
俄烏戰爭的硝煙彌漫,烏克蘭女兵的命運被卷入其中。
她們的參戰對烏克蘭產生了多方面影響,而俄羅斯也借此大做文章。
但戰爭的殘酷不應被忽視,大量女兵卷入戰爭,不僅對她們個人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也可能讓更多無辜的生命被裹挾進來。
戰爭帶來的傷痛已經足夠沉重,所以我們還是期望和平的曙光盡快到來,驅散這無盡的陰霾,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在和平的陽光下得以安寧。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