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即將全面潰敗之際,竟掏出一張“核底牌”!澤連斯基前顧問爆出猛料:烏軍情局局長布達諾夫密謀一年半,計劃一旦戰敗就炸毀俄烏所有核電站,讓歐洲和俄羅斯同陷核冬天!
更瘋狂的是,烏克蘭還想重造原子彈,試圖用“臟彈”逼退俄軍。這場玉石俱焚的豪賭,究竟是垂死掙扎還是絕地反擊?美俄歐三方,誰會成為這場核危機的最終輸家?
1. 戰局崩盤,核電站成最后籌碼
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年,烏軍頹勢已無可逆轉。庫爾斯克戰場上,俄烏兵力比高達7:1,彈藥和裝備差距更讓烏軍陷入“人肉填線”的絕境。隨著特朗普上臺后美援大幅縮水,烏克蘭的抵抗力量已如風中殘燭。澤連斯基政府甚至被曝計劃簽署“賣國協議”,以未來礦產收入的一半換取美國安全保障。
在此絕境下,烏克蘭軍情局局長布達諾夫亮出“王炸”——“玉碎計劃”。根據澤連斯基前顧問阿雷斯托維奇爆料,該計劃分兩步走:一是戰敗時引爆烏克蘭境內全部4座核電站(含15個機組),同時用導彈攻擊俄境內11座核設施;二是秘密重啟核武計劃,利用蘇聯遺留的核原料制造“臟彈”。若扎波羅熱與庫爾斯克核電站同時被毀,放射性污染云將在72小時內籠罩柏林,168小時后抵達巴黎,整個歐洲將陷入“核冬天”。
2. 核威懾還是核訛詐?
盡管布達諾夫揚言“死前帶走所有人”,但烏克蘭的核計劃面臨三大死穴。
首先,烏境內核電站雖存有大量乏燃料,但缺乏獨立的后處理能力。蘇聯時期,烏克蘭的核廢料需運至俄羅斯奧焦爾斯克工廠處理,如今俄烏交惡,這一通道早已斷絕。即便強行提取钚-239,其純度也遠達不到武器級標準。
其次,烏克蘭軍工體系早已崩潰。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烏軍規模從18萬擴至120萬,軍費幾乎全用于填人海戰術,核研發資金和人才儲備近乎歸零。
最后,美俄絕不會坐視烏克蘭擁核。俄軍已對烏核設施實施嚴密監控,而美國更被曝試圖以“接管核電站”名義直接控制危險源。特朗普甚至放話:“烏克蘭就是只拿手榴彈的猴子,必須沒收它的玩具”。
3. 烏克蘭“核賭博”的本質
烏克蘭的“核賭博”本質上是向美俄歐三方施壓。對俄羅斯而言,烏東四州及克里米亞若遭核污染,普京“收復領土”的戰略將徹底破產——輻射區無法駐軍,黑海港口敖德薩也將失去價值。
對美國來說,烏克蘭炸核電站將打亂其“抽身亞太”的布局。特朗普原計劃通過停火協議將烏東“打包贈俄”,換取俄羅斯在北極和敘利亞的讓步,但核災難可能讓美國背上“縱容悲劇”的罵名。
最慘的當屬歐洲。若核污染云覆蓋大陸,德國55%的農產品、法國70%的飲用水源將受輻射影響,經濟損失或超10萬億歐元。為此,英國竟荒誕提議“用40枚三叉戟導彈摧毀40座俄城市”,卻遭俄媒嘲諷:“莫斯科核武庫足以抹平英倫三島20次”。
4. 歷史是個輪回
烏克蘭的瘋狂背后,是30年前“自廢武功”的慘痛教訓。1994年,烏克蘭為換取美俄安全承諾,主動銷毀1300枚核彈頭,成為無核國家。然而《布達佩斯備忘錄》形同廢紙——2014年俄吞克里米亞,美國僅制裁了事;2022年俄烏開戰,北約至今未派一兵一卒。
如今,烏克蘭試圖用“新切爾諾貝利”警告世界:小國的安全不能寄托于大國的仁慈。但諷刺的是,當年蘇聯留下的核遺產,正被用作毀滅自身的工具。正如哈爾科夫拖拉機廠流水線從農機轉為無人機,馬里烏波爾鋼鐵廠地庫堆滿未爆彈——這個國家在絕望中走向自我毀滅的循環。
總結
核威懾的本質是“確保相互毀滅”,當第聶伯河畔升起蘑菇云時,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畢竟,輻射塵埃從不區分進攻者與抵抗者。當大國博弈碾碎小國生存空間,毀滅竟成為小國最后的“議價權”,真的是太可悲了!
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烏克蘭的瘋狂,是悲壯還是愚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