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創新的優勢不再了么?
與幾個深圳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交流,雖然都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受益者,但是一番交流下來,感覺大家對深圳后續是否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軍者有所懷疑。
大家都很懷念深圳剛建立經濟特區的年代,說那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時代,敢于來深圳的都是敢闖敢干的時代弄潮兒,可能第一批來深淘金的未必是各個行業的翹楚,但是不甘原來的生活,想拼搏出一番新天地的勁頭是一樣的。
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啊,一個士多店都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人,只要肯干,處處都是機會。
但是現在深圳不同了,已經成長為了繼上海、北京后的全國第三大城市,連省城廣州都只能排第四了,經濟體量的巨大與影響力,已經讓一大批當年的下海創業人士成為了既得利益者,官員也是如此,所以求穩已經成了新的共識,畢竟試錯成本大了許多,容不得再行差踏錯,所以這些年深圳在體制改革方面的創新很少,甚至弱于海南等其它省市地區,再加了出了幾任領導的案子,有點不太敢沖在前面的感覺了。
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當年鄧老愿意讓深圳當這個排頭兵,也不外乎是因為代價低,成不了還可以當棄子嘛,現在既然成了省內外舉重輕重的重磅城市,自然與當年的敢打敢拼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大家最后還有一個共識,認為廣東可以將這個改革創新的重任交由另一個城市---珠海,做為當年四大特區之一,珠海沒有發展起來,但是至少有這個底子,加之地方大、人口少,經濟負擔也不大,其實是可以接過深圳的擔子放開手腳再去拼一把的,拼成了或許就是下一個深圳,拼不成這個城市體量也不會對省內經濟有太大的沖擊。
前幾年,國家將珠海定位于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就看珠海是否有膽量勇挑這個重擔了,畢竟再往下的改革舉措,真的就是深水區了,沒有點膽魄打破舊有框架是難有寸進的,看看南邊的越南改革有多么激進就知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