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拆解招股書中的五重財務裂痕,從“新三板明星”到“IPO高危股”:一場資本與財報的博弈。
作者|王帥
編輯|孫小波
2025年3月,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立科密”)更新招股書,計劃在深交所主板募資15.22億元。
然而,這家號稱“國內商用車主動安全系統龍頭”的企業,卻在上市前夕遭遇深交所連環問詢——扣非凈利潤斷崖式暴跌后暴漲、應收賬款占營收71%、募投項目預算離奇縮水、關聯方資金占用頻發……
招股書顯示,瑞立科密2023年營收17.6億元,同比暴增32.81%;扣非凈利潤2.29億元,增幅高達183.92%。
但細究其財務勾稽關系,高增長背后暗藏五重黑洞:業績波動劇烈、現金流緊繃、關聯交易輸血、募資邏輯斷裂、技術空心化。這場IPO究竟是產業升級的里程碑,還是資本催熟的“代工泡沫”?
一、業績“過山車”:扣非凈利暴跌183%
瑞立科密專注機動車輛主動安全系統相關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20多年的積累,公司已成長為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商用車主動安全系統龍頭企業,其中關于氣壓電控制動產品包含的制動防抱死裝置(ABS)的產量和銷量已連續10年排名行業第一位。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立科密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83億元、13.26億元、17.6億元和9.0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8億元、0.97億元、2.36億元和1.2億元。
1. 崖式波動:從暴跌42%到暴漲184%
2020-2023年,瑞立科密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1.40億元、0.81億元、2.29億元,三年內暴跌后又暴漲,波動幅度高達183%。尤其2022年,受商用車銷量下滑31.14%影響,扣非凈利潤同比暴跌42.38%,引發深交所對“經營穩定性”的強烈質疑。
一個不不容忽視的矛盾點:2023年業績暴增被歸因為“商用車市場回暖”,但同期可比公司絲路視覺、凡拓數創凈利潤仍下滑60%-95%,行業復蘇難以支撐其異常增速。
2. 毛利率“逆行業”波動:從21.66%反彈至29.23%
2020-2023年,瑞立科密毛利率從33.32%驟降至21.66%,2023年又逆勢回升至29.23%,遠超行業均值27.81%。核心產品氣壓電控制動系統毛利率更從31.07%跳漲至39.35%,被質疑通過關聯交易定價調節利潤。
數據對比:同期可比公司嶸泰股份、錫南科技毛利率穩定在20%左右,瑞立科密的異常波動是不是缺乏合理商業解釋?
從業務構成來看,報告期內,機動車主動安全系統和鋁合金精密壓鑄件是瑞立科密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毛利的主要來源,在液壓電控制動系統產品和鋁合金精密壓鑄件這兩類核心產品上,瑞立科密的毛利率水平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瑞立科密在液壓電控制動系統產品上,由于開發相對較晚,尚處于下游市場開拓發展階段,生產銷售規模較小,因而使得該類型產品毛利率水平整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可比產品。
在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產品上,瑞立科密的毛利率也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顯著差距。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該模塊的毛利率分別為10.72%、9.19%和10.85%,而同期同行業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21.08%、20.52%和19.43%,存在較大差距。
數據顯示,瑞立科密2022年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了4.18%和47.41%,公司的業績波動引發了交易所的關注。
截至2023年上半年,瑞立科密應收賬款余額達5.66億元,占當期營收71.36%,較2021年增長50%。其中,關聯方瑞立集團及其下屬企業應收賬款占比一度高達46.53%,逾期賬款計提壞賬準備5774萬元,相當于凈利潤的24%。
應引起警惕的是現金流危機:2022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3793萬元,凈現比(經營現金流/凈利潤)低至-0.37,2023年雖回升至0.89,仍低于行業健康水平(1.5以上)。
2023年,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6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7億元,合計3.35億元;同期有息負債卻高達1.95億元。若資金真實可用,完全可減少借款節省利息,此舉被質疑“資金挪用或虛增”。
在首輪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瑞立科密量化分析2022年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報告期內業績波動與可比公司可比產品銷售收入、利潤變動趨勢是否存在差異及合理性;同時結合上述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經營業績穩定性。
二、關聯交易“輸血”:控股股東的資本游戲?
在深交所的問詢函中,瑞立科密資產重組受到了重點關注。
2021年,瑞立科密與其控股股東瑞立集團簽訂協議,受讓后者持有的溫州汽科、揚州勝賽思的全部股權,交易對價分別約為5.28億元和3.61億元。同年,瑞立科密還收購了瑞立集團所持有的溫州立晨30%股權和武漢科德斯84%股權,分別作價960萬元和3948萬元。
通過上述一系列收購,瑞立科密的公司規模快速擴張,也引起了交易所對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持續關注。深交所要求瑞立科密結合收購前自身及子公司業務、被收購公司業務情況,說明重組收購企業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委托持股、利益輸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收購完成后,瑞立科密啟動A股上市。其發布的首版招股書(申報稿)提到,通過此次IPO募集資金16.02億元,其中3.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分別投向瑞立科密大灣區汽車智能電控系統研發智造總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而在2024年底公布的招股書中,募資金額降至15.22億元,其中用于“補流”資金縮水了8000萬元。
此外,申報稿顯示,瑞立科密2021年分紅了4100萬元,但新版的招股書中這一項卻消失了。那么瑞立科密2021年是否進行了分紅似乎成為謎團。目前,張曉平、池淑萍、張佳睿“一家三口”是瑞立科密的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71.56%的股份。如果進行了分紅,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有接近3000萬元進了實控人“腰包”。
1. 關聯方雙重角色:既是最大客戶又是供應商
瑞立集團既是瑞立科密控股股東(持股64.16%),又是其第一大客戶和供應商。2021-2023年,關聯銷售金額占比達21.48%-10.84%,采購占比4.62%-5.61%。2022年通過瑞立零部件轉貸操作,子公司揚州勝賽思將貸款資金劃轉至關聯方寧波瑞立,涉及金額4100萬元,構成資金占用。
2. 上市前密集重組:9.38億收購背后的利益輸送嫌疑
2021年,瑞立科密以9.38億元收購瑞立集團旗下溫州汽科、武漢科德斯等四家公司股權。其中溫州汽科評估值5.28億元,但收購后業績持續下滑,2023年凈利潤僅759萬元,被質疑“高價接盤劣質資產”。
三、募資迷局:預算縮水8000萬與在建工程“財技”
1. 募資額離奇縮水:從16.02億降至15.22億
瑞立科密原計劃募資16.02億元,后縮減8000萬元,主要削減“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公司解釋為“優化資金使用”,但未披露具體依據,被質疑規避監管審查。
2. 在建工程延遲轉固:少折舊、保利潤的隱秘操作
瑞立科密核心募投項目“大灣區智造總部”已投入8.5億元,工程進度達80%,卻以“配電房未完工”為由延遲轉固。若按5%年折舊率計算,轉固后年折舊費用將達4250萬元,直接吞噬凈利潤18%。
公司還存在技術空心化:研發投入3%與市場份額流失
1. 研發投入墊底行業:費用率不足龍頭半數
2023年研發費用率僅3%,瑞立科密遠低于行業均值7%。核心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不足30%,且多數為2018年前申請。對比寧德時代(研發人員超5000人),瑞立科密研發團隊僅85人,技術迭代緩慢。
2. 市場份額遭蠶食:從8%跌至5%
受產品同質化影響,瑞立科密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8%降至2023年的5%,同期深圳航盛電子份額從6%升至9%。國際市場中,博世、大陸等巨頭進一步擠壓其生存空間。
四、內控管理問題頻現?
瑞立科密治理與合規經營對企業的穩健經營至關重要,而在瑞立科密的招股書中可看到公司內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
報告期內,為尋求便利性,瑞立科密子公司溫州科密長期使用個人銀行賬戶作為公卡,用于廢品收入、零星產品銷售收款及員工獎金發放,其中,2020年個人卡收款190.69萬元,支出104.07萬元,2023年上半年僅支出0.02萬元,嚴重暴露出公司財務內控管理意識不足。
銀行轉貸方面,2022年,瑞立科密子公司揚州勝賽思通過轉貸方式獲取900萬元貸款,資金經關聯方寧波瑞立回流,存在虛構采購合同套取信貸資金行為。
此外,報告期內,瑞立科密及子公司揚州勝賽思、廣州瑞粵合計受到3起行政處罰,涉及環保、職業健康和消防安全等問題,累計罰款近30萬元。并且,瑞立科密還存在票據找零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背書等情況,也反映了公司合規意識不足。
未來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管理難度將進一步提升,若瑞立科密不能及時提高管理應對能力及內部控制有效性,將給公司帶來一定的經營管理風險。
IPO之路關卡重重,瑞立科密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是將借上市之機實現華麗蛻變,還是陷入“帶病上市”的發展困局。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瑞立科密的破局之道值得持續關注。
結語:IPO不是終點
瑞立科密的案例警示:在注冊制改革深化背景下,監管層對“偽增長”“關聯交易輸血”的容忍度正急劇降低。若無法擺脫對控股股東的依賴、建立真正的市場化競爭力,即便上市成功,其估值泡沫亦將迅速破裂?
我們通過研究,特理性建議:
剝離非核心資產:終止低效收購,聚焦氣壓電控系統主業;
重構供應鏈:引入獨立第三方供應商,切斷關聯交易依賴;
技術破局:將募資投入比例從15%提至30%,攻堅智能電控與自動駕駛技術。
唯有如此,方能在汽車電子“新質生產力”競賽中贏得一席之地。
(本文數據均引自瑞立科密招股書、深交所問詢函及新浪財經、每日經濟新聞等權威報道)瑞立科密“帶病闖關”:業績過山車、關聯交易黑洞與內控問題疑云?
導語:
拆解招股書中的五重財務裂痕,從“新三板明星”到“IPO高危股”:一場資本與財報的博弈。
作者|王帥
編輯|孫小波
2025年3月,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立科密”)更新招股書,計劃在深交所主板募資15.22億元。
然而,這家號稱“國內商用車主動安全系統龍頭”的企業,卻在上市前夕遭遇深交所連環問詢——扣非凈利潤斷崖式暴跌后暴漲、應收賬款占營收71%、募投項目預算離奇縮水、關聯方資金占用頻發……
招股書顯示,瑞立科密2023年營收17.6億元,同比暴增32.81%;扣非凈利潤2.29億元,增幅高達183.92%。
但細究其財務勾稽關系,高增長背后暗藏五重黑洞:業績波動劇烈、現金流緊繃、關聯交易輸血、募資邏輯斷裂、技術空心化。這場IPO究竟是產業升級的里程碑,還是資本催熟的“代工泡沫”?
一、業績“過山車”:扣非凈利暴跌183%
瑞立科密專注機動車輛主動安全系統相關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20多年的積累,公司已成長為集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商用車主動安全系統龍頭企業,其中關于氣壓電控制動產品包含的制動防抱死裝置(ABS)的產量和銷量已連續10年排名行業第一位。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瑞立科密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83億元、13.26億元、17.6億元和9.0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8億元、0.97億元、2.36億元和1.2億元。
1. 崖式波動:從暴跌42%到暴漲184%
2020-2023年,瑞立科密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1.40億元、0.81億元、2.29億元,三年內暴跌后又暴漲,波動幅度高達183%。尤其2022年,受商用車銷量下滑31.14%影響,扣非凈利潤同比暴跌42.38%,引發深交所對“經營穩定性”的強烈質疑。
一個不不容忽視的矛盾點:2023年業績暴增被歸因為“商用車市場回暖”,但同期可比公司絲路視覺、凡拓數創凈利潤仍下滑60%-95%,行業復蘇難以支撐其異常增速。
2. 毛利率“逆行業”波動:從21.66%反彈至29.23%
2020-2023年,瑞立科密毛利率從33.32%驟降至21.66%,2023年又逆勢回升至29.23%,遠超行業均值27.81%。核心產品氣壓電控制動系統毛利率更從31.07%跳漲至39.35%,被質疑通過關聯交易定價調節利潤。
數據對比:同期可比公司嶸泰股份、錫南科技毛利率穩定在20%左右,瑞立科密的異常波動是不是缺乏合理商業解釋?
從業務構成來看,報告期內,機動車主動安全系統和鋁合金精密壓鑄件是瑞立科密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毛利的主要來源,在液壓電控制動系統產品和鋁合金精密壓鑄件這兩類核心產品上,瑞立科密的毛利率水平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瑞立科密在液壓電控制動系統產品上,由于開發相對較晚,尚處于下游市場開拓發展階段,生產銷售規模較小,因而使得該類型產品毛利率水平整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可比產品。
在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產品上,瑞立科密的毛利率也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顯著差距。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該模塊的毛利率分別為10.72%、9.19%和10.85%,而同期同行業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21.08%、20.52%和19.43%,存在較大差距。
數據顯示,瑞立科密2022年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了4.18%和47.41%,公司的業績波動引發了交易所的關注。
截至2023年上半年,瑞立科密應收賬款余額達5.66億元,占當期營收71.36%,較2021年增長50%。其中,關聯方瑞立集團及其下屬企業應收賬款占比一度高達46.53%,逾期賬款計提壞賬準備5774萬元,相當于凈利潤的24%。
應引起警惕的是現金流危機:2022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3793萬元,凈現比(經營現金流/凈利潤)低至-0.37,2023年雖回升至0.89,仍低于行業健康水平(1.5以上)。
2023年,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6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7億元,合計3.35億元;同期有息負債卻高達1.95億元。若資金真實可用,完全可減少借款節省利息,此舉被質疑“資金挪用或虛增”。
在首輪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瑞立科密量化分析2022年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報告期內業績波動與可比公司可比產品銷售收入、利潤變動趨勢是否存在差異及合理性;同時結合上述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經營業績穩定性。
二、關聯交易“輸血”:控股股東的資本游戲?
在深交所的問詢函中,瑞立科密資產重組受到了重點關注。
2021年,瑞立科密與其控股股東瑞立集團簽訂協議,受讓后者持有的溫州汽科、揚州勝賽思的全部股權,交易對價分別約為5.28億元和3.61億元。同年,瑞立科密還收購了瑞立集團所持有的溫州立晨30%股權和武漢科德斯84%股權,分別作價960萬元和3948萬元。
通過上述一系列收購,瑞立科密的公司規模快速擴張,也引起了交易所對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持續關注。深交所要求瑞立科密結合收購前自身及子公司業務、被收購公司業務情況,說明重組收購企業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委托持股、利益輸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收購完成后,瑞立科密啟動A股上市。其發布的首版招股書(申報稿)提到,通過此次IPO募集資金16.02億元,其中3.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分別投向瑞立科密大灣區汽車智能電控系統研發智造總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而在2024年底公布的招股書中,募資金額降至15.22億元,其中用于“補流”資金縮水了8000萬元。
此外,申報稿顯示,瑞立科密2021年分紅了4100萬元,但新版的招股書中這一項卻消失了。那么瑞立科密2021年是否進行了分紅似乎成為謎團。目前,張曉平、池淑萍、張佳睿“一家三口”是瑞立科密的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71.56%的股份。如果進行了分紅,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有接近3000萬元進了實控人“腰包”。
1. 關聯方雙重角色:既是最大客戶又是供應商
瑞立集團既是瑞立科密控股股東(持股64.16%),又是其第一大客戶和供應商。2021-2023年,關聯銷售金額占比達21.48%-10.84%,采購占比4.62%-5.61%。2022年通過瑞立零部件轉貸操作,子公司揚州勝賽思將貸款資金劃轉至關聯方寧波瑞立,涉及金額4100萬元,構成資金占用。
2. 上市前密集重組:9.38億收購背后的利益輸送嫌疑
2021年,瑞立科密以9.38億元收購瑞立集團旗下溫州汽科、武漢科德斯等四家公司股權。其中溫州汽科評估值5.28億元,但收購后業績持續下滑,2023年凈利潤僅759萬元,被質疑“高價接盤劣質資產”。
三、募資迷局:預算縮水8000萬與在建工程“財技”
1. 募資額離奇縮水:從16.02億降至15.22億
瑞立科密原計劃募資16.02億元,后縮減8000萬元,主要削減“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公司解釋為“優化資金使用”,但未披露具體依據,被質疑規避監管審查。
2. 在建工程延遲轉固:少折舊、保利潤的隱秘操作
瑞立科密核心募投項目“大灣區智造總部”已投入8.5億元,工程進度達80%,卻以“配電房未完工”為由延遲轉固。若按5%年折舊率計算,轉固后年折舊費用將達4250萬元,直接吞噬凈利潤18%。
公司還存在技術空心化:研發投入3%與市場份額流失
1. 研發投入墊底行業:費用率不足龍頭半數
2023年研發費用率僅3%,瑞立科密遠低于行業均值7%。核心專利中發明專利占比不足30%,且多數為2018年前申請。對比寧德時代(研發人員超5000人),瑞立科密研發團隊僅85人,技術迭代緩慢。
2. 市場份額遭蠶食:從8%跌至5%
受產品同質化影響,瑞立科密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8%降至2023年的5%,同期深圳航盛電子份額從6%升至9%。國際市場中,博世、大陸等巨頭進一步擠壓其生存空間。
四、內控管理問題頻現?
瑞立科密治理與合規經營對企業的穩健經營至關重要,而在瑞立科密的招股書中可看到公司內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
報告期內,為尋求便利性,瑞立科密子公司溫州科密長期使用個人銀行賬戶作為公卡,用于廢品收入、零星產品銷售收款及員工獎金發放,其中,2020年個人卡收款190.69萬元,支出104.07萬元,2023年上半年僅支出0.02萬元,嚴重暴露出公司財務內控管理意識不足。
銀行轉貸方面,2022年,瑞立科密子公司揚州勝賽思通過轉貸方式獲取900萬元貸款,資金經關聯方寧波瑞立回流,存在虛構采購合同套取信貸資金行為。
此外,報告期內,瑞立科密及子公司揚州勝賽思、廣州瑞粵合計受到3起行政處罰,涉及環保、職業健康和消防安全等問題,累計罰款近30萬元。并且,瑞立科密還存在票據找零和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背書等情況,也反映了公司合規意識不足。
未來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管理難度將進一步提升,若瑞立科密不能及時提高管理應對能力及內部控制有效性,將給公司帶來一定的經營管理風險。
IPO之路關卡重重,瑞立科密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是將借上市之機實現華麗蛻變,還是陷入“帶病上市”的發展困局。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瑞立科密的破局之道值得持續關注。
結語:IPO不是終點
瑞立科密的案例警示:在注冊制改革深化背景下,監管層對“偽增長”“關聯交易輸血”的容忍度正急劇降低。若無法擺脫對控股股東的依賴、建立真正的市場化競爭力,即便上市成功,其估值泡沫亦將迅速破裂?
我們通過研究,特理性建議:
剝離非核心資產:終止低效收購,聚焦氣壓電控系統主業;
重構供應鏈:引入獨立第三方供應商,切斷關聯交易依賴;
技術破局:將募資投入比例從15%提至30%,攻堅智能電控與自動駕駛技術。
唯有如此,方能在汽車電子“新質生產力”競賽中贏得一席之地。
(本文數據均引自瑞立科密招股書、深交所問詢函及新浪財經、每日經濟新聞等權威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