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瀾昌
“沒有就領土問題達成任何共識。”澤連斯基這番話,如一盆冷水,潑在了利雅得剛剛結束的美俄烏三方接觸的火苗上。在媒體的聚光燈之外,一場關于停火、控制與妥協的復雜博弈仍在繼續,而烏克蘭,越來越像一枚棋子,被迫在博弈桌上等待下一次命運的擲骰。
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澤連斯基25日晚面對媒體坦承:烏方與美國和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并未達成任何共識,甚至烏美代表團在利雅得的接觸中,根本沒有討論這一議題。反倒是美俄之間是否“單獨交換了意見”,成為了澤連斯基最為忌憚的隱憂。
而美俄在利雅得的溝通,也確實有跡可循。從黑海航行安全到能源設施互不攻擊,從釋放戰俘到建立監督機制,許多敏感議題都出現在美俄聯合聲明中。而澤連斯基卻坦言,“烏美聲明與美俄聲明有五分之一內容存在分歧”。這意味著,烏克蘭的意見,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并未被完全采納。
這不是技術磋商,這是權力失衡的體現。美方在為自己尋找一條體面撤出的路徑,俄方在試圖以停火固化戰果,而烏克蘭只能跟在后面接受事實。所謂“烏美將盡快就停火細節再談一輪”,更像是美方已經有了框架,烏方只需要“被通知”。
從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一度是西方“自由敘事”的核心,澤連斯基則是西方世界的“戰時代言人”。但兩年過去,戰場陷入僵局,歐美軍援疲軟,美國國會拖延撥款,歐洲內部民意翻轉,澤連斯基越來越被推向政治孤島。
如今的利雅得會談,是烏克蘭戰爭邏輯的轉折點。不是因為談出了和平,而是因為美俄開始繞過烏克蘭,直接溝通未來框架。這一幕似曾相識:越戰后期的巴黎談判,阿富汗戰爭末期的多哈協議,每一次“戰爭收尾”,真正主導的,往往都不是最前線的“參與者”,而是幕后的出牌人。
澤連斯基口中的“最艱難問題”,即停火與領土。領土問題是戰爭的核心、和平的底線。擔著卻是美國最想迅速擺平的問題。華盛頓不愿再陷入持久戰,不僅消耗金錢,更拉低民意。對華盛頓來說,如果能以“局部停火+能源安全+航行穩定”換取戰爭降溫,完全可以在政治上宣稱是“一種勝利”。
而俄羅斯顯然也愿意配合這一戰略節奏。在西方制裁開始松動、能源貿易重新活躍的背景下,普京不再急于推進戰線,而是謀求將現有“既成事實”鎖死,通過停火協議凍結戰果。這場戰爭從軍事行動,正在演變為地緣博弈的另一種形式。
澤連斯基顯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必須高調強調“烏克蘭沒有參與領土討論”,必須捍衛主權姿態。但這種聲明越多,越顯得無力。戰爭已經不再僅僅是烏克蘭的戰爭,它已經演變成美俄之間的籌碼游戲。而當兩個大國開始為停火設計技術細節時,小國只能選擇接受既定議程。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停火機制的“第三方監督者”被提上日程,其中包括土耳其和沙特。一個是北約邊緣國、一個是美國的中東盟友;一個在黑海斡旋有多年經驗,一個剛主持了利雅得會談。這種安排的背后,是烏克蘭在和平構架中的進一步“邊緣化”。
戰爭最初是烏克蘭的,和平卻可能不是。這就是當代國際政治的冷酷現實。澤連斯基能否接受一個不包括“全部收復領土”的停火協議?他當然不能公開接受。但他是否能阻止這個協議的出現?恐怕也未必。
利雅得之后,戰爭正在悄然轉向停火框架的博弈,而烏克蘭的命運,正被擺在更大的地緣棋盤之上反復權衡。世界聽見了他的抗議,但沒人能保證他還能決定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