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發布了一則公告,將英菲尼迪汽車起訴王力宏及其關聯公司西東音樂的財產賠償糾紛案,推至公眾視野。
這起案件源于三年前轟動一時的“汽車史上最短代言”事件,如今雙方對簿公堂,索賠金額達2000萬元人民幣,再度引發對娛樂營銷風險與法律追責的討論。
2021年12月16日,英菲尼迪高調宣布王力宏成為品牌代言人,并邀請其出席廣州QX60新車發布會。
然而,短短35小時后,因王力宏前妻李靚蕾在社交媒體發布長文,控訴其存在婚內出軌、冷暴力等行為,英菲尼迪于18日凌晨緊急宣布終止合作。
這場被稱為“日拋型代言”的營銷事故,不僅導致品牌前期投入的發布會、廣告投放等資源付諸東流,更引發讀書郎、周大生珠寶等十余個品牌接連解約的連鎖反應。
彼時輿論既驚嘆于品牌方“史上最快切割”的危機公關速度,也質疑其簽約前對代言人的風險評估存在重大疏漏。
值得關注的是,英菲尼迪近年在中國市場表現持續低迷,2023年銷量不足6000輛。
此次訴訟的核心爭議點在于,英菲尼迪認為王力宏因個人行為導致品牌形象受損、營銷活動被迫中斷,應承擔財產損害賠償責任。
律師指出,此類案件難點在于品牌損失的量化——如何證明銷量下滑、商譽貶損與藝人負面事件的直接因果關系,仍需依賴財務數據、市場調研等專業證據鏈。
對王力宏而言,這場訴訟是復出之路的新挑戰。自2024年9月通過大灣區晚會重返舞臺,至2025年初啟動全國巡演并發布新單曲,其重塑公眾形象的步伐明顯加速。
然而,法律糾紛可能會削弱其商業價值,尤其在演藝行業對藝人合規審查日趨嚴格的環境下。此前王力宏已通過名譽權訴訟成功維權部分不實指控。
案件也反映出文娛產業與商業品牌深度綁定的雙重風險:
對品牌而言,流量藝人的高曝光度與“塌房”風險始終并存,合同中需強化道德約束條款及違約責任細則;
對藝人來說,個人形象管理與法律風險防范已成為職業生涯必修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