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盟以“RQ”和“勞工權益”為名,接連推出針對全球供應鏈的立法圍堵,以此來保護歐盟自身利益,這種保護主義的利益短視必然遭遇反噬。
繼正式實施的《禁止強迫勞動法案》后,近期又醞釀推出“薪資紅線”政策,要求進口商品生產過程中的員工時薪不得低于歐盟最低標準。
這一系列政策看似高舉道德旗幟,實則暗藏貿易保護主義的利刃,旨在削弱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因為不同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基礎不一樣,工資待遇本身就有不同。
然而,這種以規則霸權遏制中國發展的策略,不僅難以奏效,反而可能加速歐盟自身的產業空心化與市場分裂,打著勞工權益的圍堵,反而是歐盟自己的不自信。
歐盟的立法攻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系統性貿易壁壘的組成部分,這是歐盟近年來針對中國勞動力優勢祭出的昏招,干涉別國社會經濟規律。
根據《禁止強迫勞動法案》,歐盟將“強迫勞動”定義為“以懲罰相威脅的非自愿勞動”,并將每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每周超過40小時納入審查標準。
而“薪資紅線”則是這一邏輯的延伸,是通過將勞動力成本與市場準入掛鉤,直接打擊中國制造的“性價比”優勢,從而打破自由市場的規則。
這種策略的實質是將勞工標準武器化。歐盟通過單方面設定規則,將自身價值觀強加于全球供應鏈。
例如,其法案不僅針對最終產品,還追溯至原材料開采、零部件生產等全產業鏈環節。這種“長臂管轄”的背后,是對中國新能源、光伏、家電等優勢產業的精準打擊。
以光伏產業為例,中國占據全球75%以上的市場份額,歐洲能源轉型高度依賴中國產品,但歐盟卻以“強迫勞動”為由,試圖通過立法限制進口,同時為本國企業爭取技術追趕的時間。
歐盟的圍堵建立在一個錯誤假設上: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僅源于低工資與高強度勞動。事實上,中國早已跨越單純依賴廉價勞動力的階段。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從硅料提純到新能源汽車組裝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得效率與成本控制遠超碎片化的歐洲供應鏈。
比如美的集團通過智能化改造,將空調生產線效率提升30%,而歐盟企業仍依賴分散的跨國分工。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比歐盟同類產品高15%-20%,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領先一代技術。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已在歐洲建廠,直接繞過貿易壁壘。
中國年輕一代勞動者對“996”文化的抵制,與歐盟法案形成內外合力。大疆、美的等企業推行“強制下班”制度,并非單純應對歐盟審查,更是產業升級倒逼管理優化的結果。
歐盟政策的反噬必然是損人不利己的雙輸困局。歐盟的規則圍堵看似凌厲,實則陷入多重矛盾:
內部產業空心化的加速:歐洲新能源產業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若完全排斥中國光伏組件,歐盟的綠色轉型計劃可能延遲5-10年,僅德國一國的光伏裝機成本就將上升40%。
而中國車企通過在匈牙利、土耳其建廠,利用歐盟內部關稅同盟規則,反而進一步滲透歐洲市場。
消費者與企業的利益沖突:歐盟強推“薪資紅線”將直接推高商品價格。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若中國車企因成本上升提價10%,歐洲消費者可能轉向本土品牌,但后者在續航、智能化方面的劣勢難以彌補,最終導致市場萎縮。
全球南方國家的離心傾向:歐盟的“價值觀貿易”被發展中國家視為新殖民主義工具。當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提供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合作時,更多國家選擇與中國共建彈性供應鏈,削弱歐盟規則的影響力。
歐盟的“薪資紅線”本質上是舊秩序維護者的掙扎。
當中國從“規則接受者”轉變為“規則共塑者”,單一國家的立法壁壘已無法阻擋全球化浪潮。歷史經驗表明,任何試圖通過貿易保護維持優勢的策略,終將被技術創新與市場選擇瓦解。
對中國而言,這場博弈既是挑戰,更是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契機。真正的競爭力,源于不可替代的價值創造,而非人為筑起的規則高墻。
歐洲以“勞工權益”為名的保護主義必然遭到反噬。最后表達三點看法。
第一,歐盟推出“薪資紅線”不過是兜售歐洲的價值,凸顯歐洲的領導力和擺脫對美國的馬首是瞻。
第二,歐洲的“薪資紅線”計劃,明顯是爭對印度、中國和非洲這樣的勞動力優勢明顯的第三世界國家,其實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另一種做派而已。
第三,對外來投資設置前置條件,想在歐洲投資賺錢,必須滿足歐洲工人的高額福利待遇,幫助歐洲解決就業問題與收入問題。
總結起來就是,歐洲的此舉就是貿易保護主義,通過“薪資紅線”計劃來緩解歐洲就業壓力和經濟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