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農民起義里面,大順軍是敗亡得最快的,幾乎從山海關一戰就開始被清軍吹枯拉朽了。按理來說這是不應該的,因為山海關決戰的前提是大順軍控制了北方大規模的土地,就算處處抵抗,那么大順軍也不會在斷斷一瞬間滅亡。我們要知道太平天國即使經歷天京變亂走向衰落,也還能憑著實力抵抗,甚至出現過二破江南江北大營和三合鎮大捷的輝煌。對于大順軍的滅亡很多人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吳三桂的背叛,有人說是世家大族的倒戈,還有人說是戰略失誤等等。
大順軍
這些或許都是大順軍走向滅亡的原因,但卻不是李自成滅亡的主要原因。因為自古以來世家大族站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就像做生意一樣,誰都不愿意投資風險大且收益小的行業。而且對于他們來說,不管哪個王朝對他們都沒有影響。而這些世家大族開始站隊主要在李自成山海關失敗以后,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李自成在山海關絕對優勢的兵力面前依然難以拿下吳三桂呢?因為李自成不得民心,而不得民心的表現就是士卒的戰力大幅度降低,當時吳三桂只有五萬兵馬,而多爾袞也只率領八萬兵馬,按理來說大順軍的十萬人馬不會敗得這么快。
我們要知道官渡之戰都持續了快一年,而且在戰役之初很多世家大族也不看好曹操并以書信暗通袁紹,結果曹操打贏了。而這句話其實就是說別人的支持是在實力的基礎上,舉個例子,你會傾家蕩產投資一個身無分文的乞丐嗎?大順軍敗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因為沒有民心因此士兵沒有為其死戰。而李自成失去民心的原因我將其歸咎于兩個方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李自成的大軍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而導致自己失去民心的,而又是什么導致他身敗名裂的呢?
法治
首先就是大順軍沒有實行法治,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古往今來任何作戰驍勇的部隊都是恪守法治的。曹操能打敗袁紹的關鍵就是曹操軍隊法治嚴謹,當年曹操攻打宛城,曹操的馬匹馬踏麥田,曹操可以以發代首,哪怕是裝的,曹操也向世界證明了法治是大于一切的,哪怕自己是丞相也一樣。看起來官渡之戰是曹操襲擊了烏巢,但實際卻是法治的差異,袁紹的大將可以不顧軍紀隨時飲酒,而曹操的手下卻無一人飲酒。換句話,如果袁紹手下攻打曹操,那么袁紹也是必敗的。
而大順軍也是一樣,劉宗敏身為一個大將竟然敢肆意奪取別人的妻子。我們想下連吳三桂的妻子都敢奪取,那么普通人就更別說了。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劉宗敏都是如此更別說那些下層軍官了,那還不是巧取豪奪。因此這樣一支烏合之眾又如何會有戰斗力呢?而更可怕的是身為首領的李自成選擇了姑息養奸,這才是大順軍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原來因為大順軍是自己人,但他們奪取了自己的麥子和媳婦,這時候才想到一句話:誰和你是自己人,他們用你的時候你才是自己人。
均田免糧
其次就是均田免糧口號本來就是非常幼稚的,一個只講分配不講生產的口號本來就是耍流氓。均田均得是地主的田地,那如果地主的田地分完了依然沒有人分到田地呢?如果再把富庶的百姓定為地主分完還是有人沒有分到土地,這樣的分配又有什么意義呢?四個人分四兩銀子,不管你怎么分,每個人都不會超過四兩銀子,但如果四個人分一百兩銀子呢?這也就是鴉片戰爭時期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要說貧富差距,那日不落帝國的差距會更大,那么他們的矛盾為什么沒有清朝那么大呢?
因為他們發現的比清朝好,日不落帝國再不濟,百姓也只是餓肚子。但對清朝來說,能餓肚子都是有錢人了,普通人甚至會被活生生餓死。這也是金田起義發生的原因,因此這就像木桶效應一樣,一個最低木板的木桶肯定比每個木板都一樣,但都沒有最低木板高的木桶裝的水多。大順軍的失敗就是沒有一個可靠的生產,你再牛逼的分配終究有分配完的那一天,那么你又該怎么辦呢?難不成一起餓肚子?換句話既然我支持你還要餓肚子,那么我為什么還要支持你呢?
貧窮
讀書人都有個通病:他們會片面認為是分配不均導致了他們的貧窮,然后天真的認為只要人人分配的一樣就會富有。然后他們想想出了大同思想。而李自成為什么要用均田免糧呢?因為平均是所有人都不用付出勞動能不勞而獲得到的東西,而對于李自成而言,只有以平均的名義他們才甘心付出自己的一切財產,你才能冠冕堂皇的將其據為己有。這就像趙本山的賣拐小品一樣,你從他身上得到了好處,他不僅對你不生氣,反而在傻乎乎的感謝你。這很搞笑,也很悲哀,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