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歸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憶春風。”3月25日,我國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原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聲樂老師路夢蘭葬禮在沈陽于洪殯儀館舉行,來自社會各界近100人參加,其中路夢蘭的學生董文華敬獻花圈,并參加了葬禮。
路夢蘭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音樂家。1953年,路夢蘭追隨二哥路士珍的步伐,參軍入伍,成為東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后改為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團員。1959年,路夢蘭同戰友、《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首唱者董振厚一同考入上海聲樂研究所,師從林俊卿博士。上海聲樂研究所是在周恩來總理關懷批準下組建成立的,林俊卿先生首創“咽音”歌唱創新科學發聲方法,并首批培養出王昆、胡松華、董振厚、郭頌、喬佩娟、陸清霜、路夢蘭等著名歌唱家。
從上海聲樂研究所學成歸來,路夢蘭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稱為東北軍區的“軍中百靈”。路夢蘭耗費畢生心血,培養的學生超過千人,包括董文華、魏松、孫悅、任麗蔚、馮丹等人。其中,當年,董文華家境并不富裕,但天賦出眾,學習刻苦。她的音質條件極好,領悟力驚人,別人需要一周才能背下來的歌曲,她一天就能掌握。面對這樣一個努力又有才華的孩子,路夢蘭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成為她的第一位聲樂老師。剛進入前進文工團時,董文華唱美聲,路夢蘭覺得她更適合民族唱法,便讓她改唱民族歌曲。可以說,沒有路夢蘭的教導,或許就沒有后來的《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
此外,路夢蘭還曾提攜過蔣大為。上世紀80年代,鄔大為、鐵源創作出《在那檔花盛開的地方》,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男高音組長董振厚參與了后期創作,并將原本歌詞“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里的“的”字低音調改成了高音,這一改動相當出彩。1981年,董振厚于沈陽八一劇場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無巧不成書,當時,時任沈陽軍區司令、開國上將陳錫聯聽后當即表明:“我有一個請求。”
沈陽軍區的部隊領導們都在等待陳司令的指令,陳錫聯面帶笑容地說道:“這一要求,便是向沈陽軍區的全體部隊下達命令,在全軍推廣這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陳錫聯的支持下,這首歌在沈陽軍區傳唱開來。
1983年左右,路夢蘭前往北京開會,正好與作曲人鐵源碰面,對方將歌曲交給她,并點名讓胡松華演唱。然而,胡松華當時正在國外,路夢蘭便想到了蔣大為。事實證明,這一決定堪稱神來之筆,1984年春晚,蔣大為憑借這首歌一炮而紅,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歌手。
路夢蘭不僅桃李滿天下,還曾在樂壇里做起“紅娘”。知名歌唱家王玉珍與水利專家沈崇剛的婚姻,便是她和丈夫共同撮合的。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不僅唱得好、教得好,還幫人牽線搭橋,足見她的人格魅力。
退休后,路夢蘭熱衷于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玄春雨是路夢蘭戰友的女兒。十幾年前,戰友去世后,路夢蘭對玄春雨十分疼愛,常常親切地拉著她的手出行。玄春雨追憶,路夢蘭老師一心想讓她有一天能站到舞臺上,根據她的聲線等條件,建議她不要模仿鄧麗君,改唱董文華的歌,悉心指導,給她提供表演的舞臺和機會。
王向一透露,3月23日14時40分,路夢蘭在家中精益求精的修改給沈陽音樂學院的學子們上民族聲樂大課的備課教案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病逝。喪事從簡,路夢蘭葬禮只有親屬,學生,老戰友等近百人參加,董文華到場敬獻花圈,并表示要繼承老師大愛精神,永遠把聲樂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