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便利店和商超不僅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是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風向標。2025年,隨著健康意識升級、技術革新與消費場景重構,哪些商品正在成為零售終端的“流量密碼”?本文從品類數據、區域差異與未來趨勢三個維度,揭秘便利店與商超的爆款邏輯。
便利店:高頻剛需與“情感消費”的雙重驅動
■ 即食食品:都市人的“救急神器”
即食食品是便利店的核心品類,占據銷售額的30%以上。泡面、飯團、關東煮等產品因便捷性持續熱銷,而鮮食(如三明治、便當)的毛利率可達40%,成為利潤主力。例如,胖東來的自有品牌鮮食年銷售額超11億元,其中烘焙類單品月銷破億,吸引消費者高頻復購。
新趨勢:健康化升級。武漢Today便利店引入低卡沙拉、植物基便當,上海全家推出控糖餐盒,契合年輕消費者對“便捷+健康”的雙重需求。
■乳制品與飲料:剛需中的“情緒價值”
乳制品(牛奶、酸奶)和飲料(電解質水、功能飲品)是便利店復購率最高的品類。2022年數據顯示,水、乳飲料和啤酒在便利店暢銷品中占比超40%,頭部品牌如農夫山泉、蒙牛持續領跑。2025年,“補水增強劑”如葉綠素水、仙人掌水等新型飲品進入商超貨架,成為都市白領的“養生新寵”。
■煙酒與便民服務:利潤與流量的平衡術
盡管健康意識提升,煙草仍是便利店利潤最高的品類之一,銷售占比平均達32.2%,部分門店甚至超60%。同時,代收快遞、免費打印等便民服務雖不直接盈利,卻能提升40%的客流量,間接帶動商品銷售。
商超:從“大而全”到“精準供給”的轉型
■健康食品:功能性需求爆發
商超正從傳統生鮮轉向功能性食品。2025年,高蛋白零食(如植物基薯片、扁豆脆片)、自然甜味劑(棗糖、楓糖漿)銷售增速超15%,契合消費者“吃出健康”的理念。盒馬的自有品牌“有機工坊”系列,因主打零添加與溯源標簽,復購率提升25%。
■體驗式消費:場景化陳列與IP聯動
傳統商超通過“百貨+IP”模式吸引年輕人。例如,北京大悅城引入二次元主題快閃店,單場活動銷售額破7000萬元;上海百聯ZX創趣場以動漫周邊、聯名餐飲打造“沉浸式購物”,客流同比增長40%。
■折扣化與會員制:性價比的終極較量
硬折扣店(如奧樂齊、好特賣)在2024年滲透率超30%,商超通過自有品牌與直采降低成本。山姆會員店憑借瑞士卷、榴蓮千層等爆款單品,以“高質低價”策略實現年銷千億,53家門店貢獻70%的沃爾瑪中國營收。
區域差異與技術創新:重構零售邏輯
■區域特色商品:本土化突圍
便利店因地制宜調整選品:湖南門店檳榔占比超20%,廣東商超引入廣式點心專區,東北地區則主打速凍餃子和熱飲。區域零售商如河南胖東來,通過“本地化鮮食+超預期服務”年銷169億元,驗證了“深耕區域”的價值。
■技術賦能:從效率到體驗
智能選品:大潤發利用AI分析周邊3公里消費數據,SKU精簡40%后銷售額反增12%;
無人化服務:便利蜂通過自動化倉儲和動態定價系統,將庫存損耗率降至3%以下;
區塊鏈溯源:錢大媽將生鮮檢測報告上鏈,掃碼即可查看產地信息,增強消費者信任。
總結:未來零售的三大勝負手
●精準匹配需求:便利店聚焦高頻剛需,商超深耕健康與體驗,兩者均需通過數據洞察實現“千人千面”的選品;
● 技術驅動效率:AI、區塊鏈等技術將優化供應鏈與消費體驗,降低運營成本20%以上;
● 情感化連接:無論是便利店的便民服務,還是商超的IP化場景,唯有構建情感紐帶,才能抵御電商沖擊。
2025年的零售戰場,不再是商品與價格的單一競爭,而是效率、體驗與情感的三維博弈。正如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所言:“零售的本質是滿足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將商品力與人性化服務深度融合,才能在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