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又搞出了新動靜,這次扯上了中國。
日前,西方多家媒體發文表示,中國正在考慮派兵進入烏克蘭,參與烏克蘭的維和行動。要提前說明的是,這事已經被官方辟謠了。我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就作出了回應,稱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并再次強調了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一貫立場。
其實說白了,面對西方放出的風聲,中國果斷拒絕背鍋。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歐洲搞出的這一戲碼,很容易讓人想到幾年前美國炒作“中國軍艦停靠烏克蘭港口” 的舊聞,只不過這次換了個 “維和”的新包裝。
首先要清楚,歐洲國家推動烏克蘭維和計劃,本質上是一場 “戰略自救”。特朗普政府對歐洲安全承諾越來越模糊,歐洲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英國首相斯塔默提議的 “自愿聯盟”號稱要拉攏 30 多國參與,可實際上至少著面臨三重難題。
一方面,普京早就放話,絕不允許北約軍隊進入烏克蘭,哪怕換個“維和部隊”的名字也不行,這是俄羅斯明確提出的紅線。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嘴上說支持,實際上卻在觀望,甚至私下認為歐洲搞不定俄羅斯。所以對于歐洲的一番操作,特朗普一直是冷眼看待。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歐洲內部本身就不團結。針對烏克蘭維和部隊這事,各國都有各自的小心思。法國想借機推動 所謂的“歐洲軍”,德國擔心刺激俄羅斯,東歐國家則猶豫要不要跟美國站隊。甚至主動提出這一建議的英國,自己內部都無法得到統一,斯塔默遭到了英國軍方的明確反對。
結合這幾點,這個時候冒出“中國出兵烏克蘭”的消息,不難看出歐洲在打什么主意,無非就是認為只要中國派兵,既能突破俄羅斯的反對,又能給美國一個交代,還能把戰后重建的經濟蛋糕多分一塊。問題是,中國憑什么給歐洲當這個 “槍手”呢?
從外交部第一時間的反駁可以看出,我國的態度非常明確,俄烏沖突這灘渾水,中國不可能趟。結束俄烏沖突的整體框架很清晰,以美國和俄羅斯共同主導,瓜分烏克蘭,同時收割歐洲。雖然看起來不太體面,但中國并不反對,因為這并不涉及中國本身的利益。
退一步來講,如果歐洲與中國關系不錯,中國倒是不介意拉歐洲一把,賣歐洲一個面子。可問題是,歐洲處處對中國設防,甘愿被美國收割的同時,又長期把中國定義為敵人。那中國憑什么要吃力不討好地幫歐洲?
最后,我們不妨把話說得再直接一點,中國要不要介入俄烏沖突,或者說要不要派兵去烏克蘭維和,都還輪不到歐洲在這提前放風、指手畫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