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為黨育人的政治功能,發揮實踐育人在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開展經常性、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推動社會實踐活動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近日,在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黨委的指導下,院團委精心培育“豐橋計劃”公益品牌,與豐都縣共同探索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貫通路徑。
活動在學生群體中引發了熱烈反響。我們搭建了“豐橋校友會”動態信息網站,并精心篩選、配備了來自多所高校的 112 名“榜樣導師”。這些導師通過課程輔導、心理疏導、生涯規劃等多種形式,全面融入豐都縣的家庭教育工作。在此過程中,實現了高校學子與留守兒童“一對一” 的線上結對幫扶,累計為 3000 余名中小學生提供了服務。憑借出色的表現,活動入選全國知行計劃“TOP100”榜樣團隊、重慶市“三下鄉”重點團隊,以及公益未來?大學生就業力實踐項目十強團隊。
考察交流 共謀發展
為深入了解豐都縣家庭教育的“豐都模式”,重慶大學本科生院“豐橋計劃”志愿服務隊前往豐都縣家庭教育研究院開展考察交流。在“共育展覽館”內,團隊通過圖文展示、數字平臺演示等方式,深入了解豐都縣“1+4+N”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重點關注《家教有方》課程研發、“豐美家教”數智平臺運行等創新實踐。雙方就課程共建、課題研究等展開交流,對研究院在家庭教育領域取得的國家級、市級成果進行深度學習。
重慶大學師生實地體驗了“陽光心育站”六大功能室,現場參與了音樂放松椅、沙盤模型等專業設備互動,參觀學習了通過 “心聲傾訴”“心理團輔”等特色服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做法,詳細了解了“家校社協同”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雙方就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達成初步共識。
簽約合作 實踐育人
重慶大學本科生院與豐都縣家庭教育研究院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簽約授牌儀式在豐都縣家庭教育研究院舉行。雙方以 "三個融合" 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一是深化 "黨建+科研" 雙輪驅動,二是推進 "高校+地方" 資源整合,三是強化 "專業 + 溫度" 服務理念。
此次簽約標志著重慶大學與豐都縣在家校社協同育人領域的合作進入新階段。雙方將以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紐帶,形成 "理論研究-實踐創新-成果轉化-政策咨詢" 的完整生態鏈,為新時代家庭教育現代化提供豐都方案,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校地協同育人新范式。
調研包鸞 探索互助
重慶大學“豐橋計劃”服務隊前往包鸞村黨群服務中心調研學習“鸞媽媽”家庭教育互助會及鄉村振興工作。在互助會活動中心,師生們現場觀摩了“四點半課堂”、文體活動及家長能力提升班等日常運行情況,并與志愿者、留守兒童家長進行交流。團隊深入學習了互助會“周內 + 假期”“家長 + 社會” 的雙軌運行機制,以及通過 “在家父母服務 + 在外父母捐資”實現家庭互助新模式。數據顯示,互助會成立以來已累計服務留守兒童 1200 余人次,家長教育理念轉變率達 85%。
團隊實地考察了包鸞鎮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包括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傳統文化體驗中心等,深入了解到了包鸞鎮通過“家庭教育互助 + 產業振興”雙輪驅動的高效做法。團隊將結合專業知識,為互助會數字化管理、品牌化運營等提供智力支持,未來雙方將在志愿服務、項目孵化等方面深化合作。
“豐橋計劃”系列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圍繞國家“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政校結合、校地聯動、校社協同”形式,輻射豐都中學、家庭教育互助會、研究院等機構,構建“校友-高校-政府-家庭-社會”五位一體幫扶體系。面向未來,“豐橋計劃”系列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將培養重大青年通過實踐鍛煉強筋壯骨,立志做有理想、有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讓自己的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供稿:重慶大學 許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