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李大爺哭了,
因為他清楚地記得,以前的農村水是甜的,人情是暖的,門口的馬路上充滿了孩童的歡聲笑語。
可現在村里的雜草叢生,早已看不到年輕人的蹤影,僅剩的老年人也缺少了曾經的溫情。
農村之所以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背后的5大畸形風氣脫不了關系!
1、親戚不親
告訴大家一個扎心的事實,現在親戚關系正變得越來越模糊,以后甚至會不復存在。
以前借半碗米都要感恩戴德的親戚,現在見面只剩下靈魂三問:
- 工資多少?
- 什么時候買房?
- 什么時候結婚?
平時不見面,一見面就打著關心幌子給自己添堵。
我們很熟嗎?
要是真想關心就來點實在的:我下個月要交房租,能不能先借一萬塊錢?
更離譜的是過年,以前拜年一天只能去兩家,帶著禮物走親戚,對方要做一大桌美食盛情招待,既體現了對親戚的祝福,也展示對方的重視。
可現在走親戚像“趕場”,一天要走8家,東西放下就走,多一句話都想不說。
這種現象在年輕人身上更加嚴峻,非但過年不去走親戚,平時見到也是有意躲著走。
2、光棍扎堆
縣城有房嗎?存款多少?
這是每一個農村男生的必答題。
有一個,媒婆還能幫著介紹;要是一個都沒有,那你活該找不到媳婦!
因為農村適婚的男女比例在4:1左右,這就意味著農村沒四個男生,就有三個娶不上老婆。
造成農村男多女少的結果不外乎重男輕女、女性外流,而男生卻不得用存款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逐漸陷入了沒錢——娶不上老婆——沒錢的惡性循環。
魔幻的是農村男生的學歷越高,成為光棍的概率越高。你可以留意下農村的男性,沒讀書的早早就結婚生子,反而那些大學生成了“剩男”。
知識的繭房里困著清醒的囚徒,他們看清了世界,卻看不清泛黃的婚嫁黃歷。
3、有房不住
房子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尤其是農場的房子,可以根據喜歡建設自己喜歡的風格。
以至于家家戶戶蓋起新房,甚至為了攀比,你家蓋兩層,我家就蓋三層,他家蓋三層半現象。
可奇怪的是這些新房大多處于閑置狀態,只有春節期間才會亮起幾盞電燈。
花費幾十萬蓋起來的房子,只為了春節那幾天居住,真的值得嗎?
4、有地不種
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如今隨著年輕人的流失,老一輩勞動力不足,導致土地無人耕種,眼睜睜看著良田變成荒地,野草長的比人還高。
對于這種現象,住在村口的王大爺有說不出的委屈。
原來不種田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爭錢,過去十畝小麥能養活一大家人。可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種地的成本也在水漲船高。
買藥、兒子結婚、蓋房子,哪一個不是“吞金獸”,僅靠種地承擔不起這么大的開支。
況且種地還要靠天吃飯,要是哪年收成不好,一年就白干了。
所以現在很多人寧可讓土地長草,也不想在費心種地,雖然減少了收入,至少不會虧本。
5、份子錢越多,關系越淡
農村的份子錢種類繁多,比如新房上梁、結婚、考上大學、孩子剪辮子、喬遷新居……。一筆筆算下來也是不少得開支。
本該促進好友關系份子錢,為何隨著份子錢越多,卻讓兩人的關系的越淡?
張大嬸抱怨道所謂的關系好不過是暫時的,可過幾年呢?
兩人的關系沒有這么好了,再去上份子還有意義嗎?對于已經上了份子的人說,自己卻白白損失了這么多錢。
所以在遇到要上份子的,先要考慮兩人的關系,關系鐵無可厚非,關系不好的就找個理由婉拒。
久而久之,份子錢的名目越多,村里的關系越淡。
這些不是某一村子的特例,而是大多數村子正在經歷的真相。
試問在這樣畸形的風氣下的農村,還有未來嗎?
土地荒了,還能復耕,人心荒了,就再也種不出希望了。
若是要解決這5大畸形風氣,你有什么好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