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的"乳酪張"店鋪,每天要消耗三百斤牛奶制作酥油點心。蘇東坡曾寫"雪沫乳花浮午盞",古人以乳脂入茶的風雅如今化作西點房里翻飛的奶油花。如今走進任何一家超市的冷柜區,植物奶油與動物奶油隔著玻璃對望,柜臺前總有人糾結:"動物奶油容易化,植物奶油裱花美,到底選哪個好?"接下來,菜衛衛給大家詳細分享它們之間的區別,下次再也不要買錯哦!
第一個,原料不同
動物奶油是牛乳靜置后浮起的黃色油脂層,經離心機分離而得。超市冷柜里常見的植物奶油,主要原料是棕櫚油、大豆油經過氫化加工而成。這個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發明,最初是為替代昂貴的乳脂。二者本質區別如同新鮮水果與水果罐頭的對比。
第二個,制作工藝不同
動物奶油像嬌氣的公主,打發時要掐著秒表控制溫度,稍有不慎就油水分離。打發需要精準控溫,環境超過10℃容易塌陷,攪拌過度會變成黃油和乳清。植物奶油則是聽話的小孩,工廠里早已調好乳化劑和穩定劑,哪怕新手也能打出挺括的花紋。曾有烘焙師比喻:前者是活的面團需要哄著,后者是樂高積木隨取隨用。
第三個,保質期不同
動物奶油保質期通常在6-9個月,開封后必須三天內用完。植物奶油保質期長達18-24個月,解凍后未用完部分可以重新冷凍。有蛋糕店做過實驗:用動物奶油制作的蛋糕胚在常溫下4小時變形,植物奶油版本能保持24小時造型完整。
第四個,成本不同
1升裝動物奶油價格約45-60元,同規格植物奶油價格在15-25元區間。成本差異不僅來自原料,動物奶油需要全程冷鏈運輸,儲藏時冷柜溫度要比植物奶油低5℃。更因乳脂保質期僅有半年,而植物奶油能存放兩年。茶飲店用植脂末替代鮮奶已成公開秘密,畢竟成本要壓縮到每杯多賺三毛錢。某奶茶店老板透露,用植脂奶油代替動物奶油,單杯飲品成本可降低0.8元。
第五個,口感不同
動物奶油融化時會產生細密氣孔,入口有空氣感,奶香濃郁但消散較快,入口即化。植物奶油質地更密實,甜味持久但帶有油脂感。有實驗得出,78%的測試者能準確區分兩種奶油,主要依據是動物奶油在舌面融化速度比植物奶油快2-3秒。
第六個,使用場景不同
婚慶蛋糕上屹立三天的城堡必是植物奶油杰作,法式千層酥里流淌的金黃卡仕達定然是動物奶油。有個冷知識:植物奶油在60℃不融化,所以常用于需要高溫展示的甜品臺。
第七個,儲存不同
未開封動物奶油要豎立放置在2-4℃冷藏室,開封后用錫紙包裹切口。植物奶油需在-18℃冷凍保存,使用前需轉移至冷藏室解凍12小時。烘焙師說過:解凍不當的植物奶油,打發體積會比正常情況減少30%。
選購技巧
查看產品名稱:標注"淡奶油"的多為動物奶油,標"植脂奶油"或"蛋糕專用奶油"的多為植物奶油。觀察質地:動物奶油呈象牙白,植物奶油更接近雪白色。測試方法:取少量涂抹在手背,動物奶油5分鐘內會被完全吸收,植物奶油會留下油膜。
追求造型選植物奶油,注重口感選動物奶油。家庭自制建議用動物奶油,商用大批量制作考慮植物奶油。查看商家資質:使用動物奶油的店鋪需要有更嚴格的冷鏈管理能力。要注意:警惕標榜"純動物奶油"卻售價過低的產品,可能存在摻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