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一天,青海一牧民大白天就把妻子硬拉進屋,并迅速關(guān)上了房門,緊接著他掀開了自己的衣服,并掏出一塊兒金牌……
“你不好好采沙金,大白天跑回來,叫阿大(爸爸)知道又要罵你不務(wù)正業(yè)。”
妻子對于馬寶福的突然歸來頗為不快,阿大馬天庫吃苦耐勞,最討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人。
一家人在阿大的帶領(lǐng)下埋頭苦干,是村里最早買得起拖拉機的人家,有了拖拉機之后,馬天庫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到河里去采沙金。
這是個辛苦的活計,但也是一家人致富的手段,馬天庫家里已經(jīng)請了6個幫工,一個兒子三個工人,在河洞里干活。
這天一大早,馬天庫就叫醒了兩個兒子,他們這回打得新洞收成不錯,正是加班加點干活的時候。
馬寶福已經(jīng)連續(xù)守了好幾天窩子,早已疲憊不堪,可是又阿大在身后催促,馬寶福不敢懈怠。
他強撐著精神,頭頂上的日頭照的他昏昏欲睡,差點兒一個跟頭栽倒在河里。
可不能弄壞了窩子!馬寶福一個激靈,趕快挪個位子,順便用冰涼的河水讓自己清醒一下。
河水在太陽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反射出一道金光,映在馬寶福的臉上。他心里覺得詫異,自己是不是困懵了,這河水怎么都是金子的顏色。
馬寶福還當(dāng)是自己做了采金沙的美夢,他伸手在河水里攪了攪,可是那金光反而愈發(fā)的閃耀。
馬寶福試探著往河里一抓,居然摸到了一塊不小的金牌,他一看就愣住了,這塊金光閃閃的牌子上,還有花里胡哨的紋路,一看就不是天然的金子。
這得多少采多少金沙,才能融成這么大的一塊金牌。馬寶福心里砰砰直跳,一時拿不定主意該如何是好。
弟弟那邊也都是工人,他也不好商量,索性跟自己的工人找了個借口,一溜煙跑回家里找媳婦商量。
“媳婦,你猜我今天挖著什么好東西了。”馬寶福神神秘秘,將家里的門窗關(guān)的嚴嚴實實,從懷里掏出那塊大金牌。
他們家里干的是采金沙的活,是真金子還是假的一眼就能分辨,妻子估量了一下重量,有了這塊金牌,大家據(jù)不用起早貪黑的挖金沙了。
“上面刻的是什么圖案,這金牌是怎么跑到河里去的?還是給阿大看一看吧。”
馬寶福也是這個想法,采金沙是父子三人一起干的,沒道理自己挖到金牌獨享。他讓妻子把金牌藏好,自己惴惴不安的跑回河邊。
好不容易挨到該收工的時間,馬寶福趕忙拉上弟弟,神神秘秘地將金牌一事坦白,弟弟見到這塊一看就非凡的金牌,也大驚失色。
兩人商量不出眉目,拿著金牌去找阿大馬天庫定奪。馬天庫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有文化的人,他一見到金牌,就斷定這是個文物。
馬天庫仔細問了馬寶福挖到金牌時候的情形,也覺得納悶,沒聽說附近有什么文物古跡啊?
看著家人們突然得到寶物的興奮之情,馬天庫陷入了沉思,這顯然是人為鑄造的黃金寶物,若是文物,他們就不能據(jù)為己有。
他試圖通過金牌上的圖案判斷來路,可是一家人左看右看,只看得出花紋精致,卻看不出是什么意思。
家人們帶著天降橫財?shù)拿缐羲ィR天庫卻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安眠,突如其來的金牌讓他放不下心。
第二天,馬天庫沒有催促兒子去采沙金,而是召集全家人,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這塊金牌看著來歷不一般,八成是個文物,咱們得上交國家。
“可是阿大,這可是金子,是我自己挖到的金子……”
馬天庫耐心勸說,不是自己的財產(chǎn)不能要,老老實實采沙金賺來的錢,花著才踏實。
最后家人們終于一致同意,將金牌上交給政府。馬寶福和弟弟戀戀不舍地放下金牌去工作,馬天庫包好金牌,去縣政府跑了一趟。
后來經(jīng)過鑒定,這是漢代的文物,刻畫的是匈奴文化狼噬牛,金子柔軟質(zhì)地雕刻出了匈奴地區(qū)的山川草木,野性的狼捕殺健壯的牛,金牌上的圖案栩栩如生。
馬天庫一家上交文物得到了表彰,也成為民間保護文物的一段佳話。
參考資料:馬天庫與狼噬牛金牌飾的故事2024年09月13日青海日報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