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朗普
盡管特朗普親自出面,再次否認美國對華作戰計劃,但中國仍不可掉以輕心。那么,特朗普為何要否認對華作戰計劃?對于特朗普的言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美作為兩個世界強國,有多大概率爆發軍事沖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特朗普再次否認美國對華作戰計劃這一話題說起,為你進行分析。
3月20日,一則關于特斯拉CEO馬斯克將參與美國軍方“對華戰爭計劃絕密簡報”的消息引爆國際輿論。《紐約時報》援引匿名官員的爆料稱,馬斯克將在五角大樓聽取美軍針對中國的作戰方案,盡管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否認此事,并強調“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潛在戰爭”,但這一事件仍暴露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矛盾,既想通過軍事威懾施壓,又忌憚沖突失控的代價
第一個問題:特朗普為何要否認對華作戰計劃?
圖為中美交易貨輪
雖然中國和美國一直摩擦不斷,但中美爆發直接沖突的可能性仍被多重因素抑制。首先,經濟共生關系構筑了戰略護欄。2024年數據顯示,中美雙邊貿易額達6882.8億美元,特斯拉在華銷量占其全球總量的36.7%。若軍事對抗傳言坐實,不僅特斯拉可能面臨在華業務重創,蘋果、波音等企業也將承受連鎖沖擊。正如美國商會警告:“與中國經濟脫鉤意味著美國GDP年損失5000億美元。”這種利益捆綁迫使特朗普政府必須維持對華關系的“斗而不破”。
其次,中國綜合實力的快速增長讓美國難以承受直接沖突的代價。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濟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科技領域,中國在5G、高鐵、航天等方面取得了領先成果。
圖為東風-17
在軍事方面,中國國防預算已連續30年保持增長,2025年我國國防支出為17846.65億元,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等不對稱作戰能力顯著提升。這種情況下,美國若貿然挑起軍事對抗,不僅難以確保勝算,還可能引發全球產業鏈斷裂、金融市場震蕩等系統性風險。
最后,特朗普的回應本質上是危機公關的一部分。2024年總統選舉后,特朗普政府因削減社會福利、移民政策等問題支持率持續走低,2月民意調查顯示,只有44%的民眾認可他的表現。此時若因涉華軍事機密泄露引發外交危機,將進一步加劇國內政治壓力。通過高調“辟謠”,特朗普既能展現對國家安全底線的維護,又可塑造“負責任大國領袖”形象,為后續對華談判積累籌碼。
第二個問題:對于特朗普的言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對于特朗普的言論,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一方面,我們要保持警惕,盡管特朗普否認作戰計劃,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在其“印太戰略”框架下不斷研究和調整軍事部署,如國國防部宣布美防長赫格塞思將訪問“印太地區”,而這次行程放棄韓國,轉而增加菲律賓。在南海周邊5000名美菲士兵在進行“盾牌”聯合軍演。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一軍事動態與美國的對華整體策略緊密相連。
圖為美國海關
比如在貿易領域,美國不斷發起貿易戰,2月宣布對中國加征10%的關稅。在科技領域,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進行制裁,845家中國實體或個人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列入“實體清單”,涵蓋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特朗普的一句話就放松警惕。
圖為碳排放
另一方面,在保持警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開展與美國的對話,尋求在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管控分歧,避免沖突。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反恐、公共衛生等領域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責任。比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兩國都是碳排放大國,都面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兩國可以在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
此外,我們還要加強軍事能力。只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維護國家安全,才能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中國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視軍事建設。中國不斷加強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以應對各種安全威脅。
第三個問題:中美作為兩個世界強國,有多大概率爆發軍事沖突?
盡管美國不斷強化軍事威懾,但中美爆發直接沖突的可能性仍被多重因素抑制。第一,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極高,爆發軍事沖突將對兩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害。中美兩國在貿易、投資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中國還承擔著全球60%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和80%的稀土加工產能。若中美交惡,美國科技與軍工產業將遭遇斷鏈危機。
第二,中美都是核武器大國,這使得美國不敢輕易與華爆發沖突。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以百萬噸級核彈為例,有效殺傷半徑約6.93千米,有效殺傷面積約150平方千米。一旦使用,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這種核威懾的存在,使得雙方在采取軍事行動時都必須慎之又慎,避免引發核戰爭的風險。
圖為安理會機構
第三,中國智慧筑牢和平防線。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始終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近十年在聯合國框架內參與13項國際維和行動,累計派出4.2萬人次藍盔部隊。中國的國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主要用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美國只要不突破中國紅線,就不會輕易與其產生軍事沖突。
總而言之,面對復雜多變的中美關系,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加強自身實力,也要積極開展對話,管控分歧。正如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奇妙的時代,偉大的戰爭已經結束,但小規模的沖突卻無處不在。”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智慧和勇氣應對挑戰,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