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理想汽車發布了其2025年第12周(3月17日至3月23日)的銷量周報。一個看似普通的舉動,卻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討論。
外界普遍認為,此次發布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就在不久前,某行業組織曾發布一份倡議文件,呼吁企業停止發布銷量“周榜”,并對相關行為提出批評,認為“銷量周榜”這種形式與汽車產業“長周期、重資產、強協同”的運營特性相悖,甚至可能成為透支行業公信力的“數字游戲”。因此,不少觀點將理想此次行為視為對該倡議的一種回應。
事實上,在這份倡議發布之后,業內就已有不同聲音。有企業認為,銷量數據的發布屬于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根植于市場邏輯,無需被他人干預或置評。
此次理想的做法,再次點燃了相關爭議。我們無意評價其中的是非對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背景下,各方如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恰當履職、發揮作用,確實值得深入思考。
類似的爭議并非首次出現。回顧去年“價格戰”期間,也曾有行業組織提出簽署“價格承諾”,但彼時不少企業反應強烈,最終該倡議并未產生實際約束力。事實上,這也折射出一個問題:在市場高度活躍的狀態下,行業性倡議是否真正從行業視角出發,具備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協調力,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課題。
歸根到底,企業的事務,應由企業自行決策與承擔。尤其在當下市場節奏加快、輿論高度敏感的環境中,只要所發布的數據真實可靠,企業就有權利通過數據表達自身經營狀態、回應用戶關注,也有理由將其作為品牌溝通的工具之一。基于企業真實數據的周榜,只是一種數據分析的其中一個維度。
在這種情況下,行業組織的核心角色應當回歸到服務本位,而非介入企業日常經營層面。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在角色上本就不同。前者的職責在于依法制定規則,規范市場秩序;而后者則應致力于服務企業、推動溝通、促進共識,避免角色邊界模糊。
因此,我們也希望理想的這一行為不要被過度解讀。同時也希望借由此次事件,推動整個行業對“角色邊界”的深入討論——尤其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企業、行業組織與政府三者之間的職責定位與相互關系,確實值得重新審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