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開年,A 股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退市風暴。隨著 4 月 30 日年報披露截止日臨近,大量上市公司因財務惡化、股價低迷或違規問題被推至退市懸崖。這場退市潮的背后,正是資本市場第三個 “國九條” 的強勢推進。
今年已經已經有4個公司退市,3個發布即將退市公告,還有一大批公司發布退市風險警示公告。
第一家:ST美訊
ST 美訊(600898.SH)因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 年修訂)》第 9.2.1 條第五項規定,于 2025 年 2 月 10 日被強制終止上市。具體違規事實為:2024 年 12 月 13 日至 2025 年 1 月 10 日期間,公司股票連續 20 個交易日每日收盤總市值均低于 5 億元,最終收于 0.74 元 / 股,總市值僅 2.11 億元,期間股價經歷 14 個跌停板,流動性近乎枯竭。退市根源在于公司長期基本面惡化:作為手機 ODM 廠商,受行業競爭加劇、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影響,2021-2023 年累計虧損超 5 億元,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42% 至 1.13 億元,凈虧損 3116 萬元,年末凈資產面臨轉負風險;同時因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違規擔保被實施 ST,多次重組失敗導致投資者信心徹底崩潰。該案例是 2024 年市值退市標準提升至 5 億元后的首個典型案例,體現監管層對 “殼價值” 的堅決打壓,警示投資者需警惕 ST 股中市值持續低迷、基本面惡化的標的。退市后股票轉入三板市場交易,中小股東市值蒸發超 10 億元。
第二個:ST博信
ST 博信(600083.SH)因觸發《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9.2.1 條第五項,于 2025 年 3 月 5 日退市。具體違規為:2024 年 12 月 19 日至 2025 年 1 月 16 日連續 20 個交易日總市值低于 5 億元,最終收于 0.92 元 / 股,市值僅 2.1 億元,期間經歷 15 個跌停。退市根源在于基本面惡化:智能硬件及設備租賃業務受行業需求低迷影響,2024 年預計虧損 2900 萬至 5800 萬元,年末凈資產或轉負至 - 7700 萬至 - 3900 萬元,疊加因 2023 年末凈資產為負被實施 * ST、重組失敗等因素,導致投資者信心崩潰。
第三個:ST大藥
ST 大藥(603963.SH)因觸發《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9.2.1 條第五項,于 2025 年 3 月 21 日退市。具體違規為:2025 年 1 月 3 日至 2 月 7 日連續 20 個交易日總市值低于 5 億元,最終收于 1.25 元 / 股,市值僅 1.98 億元,期間經歷 10 個跌停。退市根源在于基本面惡化:中藥注射劑受集采降價(醒腦靜注射液價格降幅 61.05%)、醫保限制影響,2024 年預計營收 0.62-0.74 億元,同比下滑 30%,虧損 3000-3600 萬元,年末凈資產或轉負;疊加實控人被留置調查、控制權轉讓失敗,導致投資者信心崩潰
第四個:ST卓朗
ST 卓朗因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 年修訂)》第 9.5.2 條規定,于 2025 年 3 月 6 日被強制終止上市。具體違規事實為:公司 2019-2023 年連續五年通過虛構云計算業務合同、虛增收入和利潤,其中 2021-2022 年虛增營業收入合計 9.95 億元(占披露總額 57.85%)、虛增利潤總額 7.0 億元(占披露總額 56.31%),遠超 “連續兩年虛增利潤合計 5 億元且占比超 50%” 的重大違法退市閾值。退市過程中,股價從 2024 年 10 月的 3.7 元暴跌至退市整理期結束日的 0.22 元,五個月跌幅達 94%,市值蒸發超 60 億元。
這是今年來已經退市的4個公司,可以看到財務造假,市值退市,面值退市都是來真的,那些股價特別低,市值特別低的,如果基本面有問題,一定要遠離了。
不僅僅是這些退市,還有即將存在退市的股票;
第一家:ST東方
ST 東方因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及股價持續低于面值,已觸發多重退市風險。公司 2022-2024 年通過虛構光伏組件銷售合同、虛增應收賬款回款等方式,累計虛增營業收入 12.3 億元(占披露總額 38.7%),虛增凈利潤 5.8 億元(占披露總額 61.2%),其中 2024 年虛增利潤占比達 76.5%。受此影響,股價自 2025 年 2 月 10 日起連續 18 個交易日跌停,從 3.2 元暴跌至 0.76 元,已連續 14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 1 元,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9.2.1 條 “連續 20 個交易日面值退市” 紅線。
第二家:紫天科技
紫天科技因涉嫌重大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規及拒絕配合監管執法,已觸發《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4 年修訂)》第 9.5.2 條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條件。具體違規事實包括:2022-2023 年通過虛構云計算服務收入、違規采用 “總額法” 核算互聯網廣告業務虛增營收,累計虛增收入 10.29 億元(占披露總額 31.04%),虛增利潤 6.69 億元(占披露總額 73.83%)。同時,公司未按規定披露 3 億元重大訴訟,并在 2022 年財報中虛假記載預付賬款和存貨 8.12 億元。監管調查期間,公司拒絕提供完整財務賬證,管理層規避執法,導致 2025 年 3 月 17 日股票停牌。若兩個月內未完成整改或披露合規財報,將被實施 * ST;若后續仍未達標,將直接終止上市。
第三家:ST普利
ST 普利因觸發《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4 年修訂)》第 9.5.2 條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條款,成為 2025 年 A 股首起因財務造假退市的案例。公司 2021-2022 年通過虛構藥品銷售合同、錯誤核算貿易業務虛增業績:2021 年虛增營業收入 4.36 億元(占披露總額 28.90%)、利潤 2.90 億元(占 62.06%);2022 年虛增收入 4.56 億元(占 25.23%)、利潤 3.79 億元(占 86.36%),兩年合計虛增利潤 6.69 億元,遠超 “連續兩年虛增利潤合計 5 億元且占比超 50%” 的退市閾值。
截至 2025 年 3 月,滬深交易所已有超百家上市公司發布退市風險警示公告,其中近 30 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新規實施后,ST 股流動性遭遇重創:2024 年 ST 板塊日均成交額同比下降 62%,2025 年首季度進一步萎縮至 2.3 億元 / 日,部分個股換手率不足 0.5%,這個問題出現后,很多公司很容易出現市值不達標甚至是股價不達標而退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