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新法治報、平安鼎、杭州蕭山警方、NOAA Fisheries、Animal Diversity Web。
網購螺殼被警方找上門
杭州市民李女士沒別的愛好,她就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貝殼螺殼,無論是原裝的還是貝類螺殼制品,只要夠好看,她就愿意慷慨解囊。至于她收集貝殼螺殼的渠道,無非也就是在網上各大平臺搜索,可能是電商平臺,也可能是社交媒體上的信息。
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搜索相關內容查看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個商家有很多貝類螺殼制品,都是其他店鋪所沒有的。激動的李女士果斷聯系了商家,問他是否有“五爪貝”賣?
不知道是不是貝類收藏圈有自己的暗語,我所知的“五爪貝”其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硨磲的俗稱,李女士膽子這么肥?
沒想到商家的膽子更肥,直接無視了李女士對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需求,轉而向李女士推薦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珠鸚鵡螺(Nautilus pompilius)的螺殼!然而李女士還真被說動了!她作為一個收藏者,自然清楚珍珠鸚鵡螺的保護等級,敢購買純粹是鬼迷心竅了。
俗話說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很快杭州蕭山警方就獲悉了這條線索,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區分局環食藥大隊聯合所前派出所警力到李女士家里進行檢查,果然發現了一個螺殼。經初步判斷,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珍珠鸚鵡螺的外殼。
目前,李某因涉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已被蕭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售賣鸚鵡螺的商家已被外地警方查處,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我知道很多網友肯定會對此表達不滿,認為這保護動物都已經死了,買個殼能有什么危害?實際上有需求就是最大的危害。消費驅動殺戮,市場需求會刺激非法盜獵,形成“購買=支持殺戮”的惡性循環。而且雖然保護動物死了,但是其制品也是很可能在它們活著的時候處理制作的,這就是違法了。
鸚鵡螺
鸚鵡螺屬于頭足類動物。頭足類動物的這個命名很直接,就像烏賊一樣,頭好像跟“腳”長在了一起,不過其實這個命名是想反映了它們相對復雜的大腦和數量很多的觸手。它們跟烏賊和章魚有親緣關系,不過很容易區分,畢竟鸚鵡螺背著殼呢。
鸚鵡螺的分類還不太清楚,鸚鵡螺科(Nautilidae)目前被認為包括2個屬的6個物種,即鸚鵡螺屬和異鸚鵡螺屬,科學家統稱其為腔鸚鵡螺。
鸚鵡螺是非常脆弱的一個物種,雖然背著殼,但它們的外形非常輕薄,各種鯊魚、硬骨魚甚至是同為頭足動物的章魚都能捕食它們;它們的繁殖率極低,需要超過10年才性成熟,這限制了種群的發展;它們還受深度和溫度耐受性的限制。因此其在分布地是以小規模、孤立的種群形式出現。
鸚鵡螺的外殼上伸出90多根無吸盤的觸手,其外殼確實非常好看,它是盤繞著的,外殼的顏色多種多樣,從白色到橙色,甚至紫色,具有獨特的顏色圖案。異鸚鵡螺屬的異鸚鵡螺(Allonautilus scrobiculatus)的外殼看起來甚至毛絨絨的,其實那些是黏糊糊的。
鸚鵡螺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區的珊瑚礁的底部。它們主要棲息在海底附近,最深處可達500米,間會升至水面附近覓食。
這些腔殼頭足類動物最早出現在大約5.5億年前。其祖先的統治地位在古生代早期達到頂峰,當時有些動物的殼展開后長達6~9米。盡管化石記錄豐富,但目前已知該屬的近親物種僅剩6種。
由于其進化歷史,它們現在被稱為活化石。
鸚鵡螺居然還活著?
自詡“動物愛好者”的我其實在高中時候才知道鸚鵡螺還活著的,在我印象里,鸚鵡螺早在白堊紀就全部消亡了。后來才明白現存鸚鵡螺其實跟其他的“活化石”是一回事情,它們確實活著,但除了乍一看的外形,其實跟老前輩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現存的鸚鵡螺與遠古鸚鵡螺起源于約5億年前的奧陶紀,屬于同一演化支系。它們的外殼結構被保留至今。鸚鵡螺的外殼呈螺旋形,內部有分隔的氣室,這些氣室能通過調節氣室液體控制浮力。這套底層設計保留億年,看來確實好用。
雖然乍一看沒差,結構也沒啥變化,但現存鸚鵡螺的殼層更薄,生長紋路與化石種類也略有不同。遠古鸚鵡螺的化石保存限制導致細節難以完全對比,但是一些化石顯示,一些遠古鸚鵡螺的觸手數量、齒舌結構與現代種類不同。
分子生物研究顯示,鸚鵡螺的基因組演化速率較慢,但在免疫、生殖相關的基因存在適應性演化,跟遠古鸚鵡螺已經不同了。
雖然內在和外在的小細節變了,但這么多年變化如此小,依然非常驚人。鸚鵡螺能成為“活化石”主要是進化速率極慢的結果,而導致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的競爭對手少和生態位的穩定。
鸚鵡螺主要生活在200~800米深的熱帶海域,這里的溫度和壓力變化小,天敵雖然不少,但自然選擇的壓力相對較小。另外它們的外殼結構和生活方式在深海非常好用,好用就沒啥必要多變化。
現存鸚鵡螺是遠古鸚鵡螺的直系后裔,其形態的驚人保守性源于對深海環境的完美適應。它們的存在證明,進化并非總以“劇變”形式出現,穩定性同樣是生命延續的重要策略。
威脅
鸚鵡螺面臨的主要威脅是過度捕撈,即為了滿足國際鸚鵡螺殼貿易的需求而進行的商業捕撈。鸚鵡螺殼具有獨特的卷曲內部,可作為紀念品出售給游客和貝殼收藏家,也可用作珠寶和家居裝飾品(整個殼作為裝飾品出售,或部分殼用于制作貝殼鑲嵌設計)。
該物種的貿易很大程度上是由國際對其貝殼和貝殼產品的需求推動的,因為捕撈鸚鵡螺與文化或歷史無關。雖然所有鸚鵡螺物種都參與國際貿易,但分布最廣的珍珠鸚鵡螺是最常見的貿易物種。
由于鸚鵡螺生長緩慢、成熟晚、繁殖量低、流動性低,它們特別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通過監管措施解決該物種過度利用問題的努力似乎不夠,有證據表明,盡管有禁令,但仍有針對性地捕撈和貿易該物種,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目前,所有的鸚鵡螺物種都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