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3年,桓玄實現他老爸桓溫未竟之事業——稱帝,國號楚。
這個國號,不太吉利,在春秋戰國的楚國之后,國號叫楚的都沒活幾年。
當上皇帝的桓玄,表現怎么樣不評價,個人有個人價值觀,喜歡勞動就去治國熱愛享受就去娛樂。
但一個現實問題是這貨勾起了野心家的欲望。
野心家,就是身在野外,心里想在朝廷搭個家的人。
這里專指劉裕和這些年被極度打擊的北府軍將領們。
桓玄這貨,聲望和能力都不如他老爸桓溫,能篡位成功的原因是宗室司馬家以及各門閥士族太拉胯。
因此,桓玄掌權后,只能靠自家親戚控制朝政,讓桓氏親戚們出任各州老大,特別是最具威脅的北府軍,讓堂弟桓修統領。
正是通過這次桓玄篡位,對桓氏集團毀滅性打擊,北府軍集團才在實力上壓倒宗室門閥,劉裕從尋常巷陌,寄奴曾住變為鳳閣龍樓,宋武來住。
公元404年二月底,劉裕聯絡北府軍將領劉毅、何無忌等人,舉起反對桓玄大旗,斬殺北府軍統領、徐州兗州刺史桓修和青州刺史桓弘,拿下京口,占據都城建康。
桓玄看到氣勢洶洶的劉裕和北府軍本來就膽怯,連續兵敗,膽直接崩了,坐著小船向西逃跑。
此時桓玄最后悔的事兒就是當年沒聽老婆的話,把劉裕給砍了,落得如今被劉裕追著砍。
為保證順利滅掉桓玄,內部得先統一意見,達到平衡。
三月,東晉士族代表瑯琊王謐和劉裕所統領的北府軍集團進行了權力分配,暫時構建平衡體系:門閥掌握中央和揚荊二州,北府軍集團掌控其余各州。
王謐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負責東晉中央事務。王綏為荊州刺史。
劉裕為徐州刺史,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軍事,這只是為了名頭好看,好幾個北方州,東晉連影子都看不到。劉毅冠軍將軍,青州刺史。何無忌輔國將軍,瑯琊內史。孟昶建武將軍,丹陽尹。劉道規振武將軍,義昌太守。
權力平衡完畢,北府軍集團開展剿桓事業。
沒多長時間,桓玄任命的豫州刺史刁逵充分認識到現實問題,大哥已不行,保命最要緊,棄州逃跑。
順理接管,劉裕讓魏詠之為豫州刺史。
四月底,劉毅何無忌等人擊敗桓玄大將何澹之,收復江州,劉裕任命劉敬宣為江州刺史。
至此,北府軍集團勢力范圍從徐州、兗州和青州延伸至長江中上游,不過還有個關鍵點——荊州。
荊州四戰之地,又在長江上游,當年桓玄就是以荊州為根據地奪取政權。
作為桓玄最直接敵人,在劉裕看來荊州肯定會仇視他們北府軍集團,并且北府軍集團只是靠軍功沖上熱搜第一名,不是常年霸榜的網紅大V,名望還不夠。
荊州集團很可能寧愿倒向門閥士族,也不愿意跟著他混,所以只能暫時同意讓門閥系的王綏暫關荊州。
劉穆之后來就說:事草創,用王謐為神州(揚州刺史),王綏為分陜(荊州刺史),以安當時之心耳?豈是經遠大計,理盡于此哉!
要想徹底壓倒東晉門閥必須拿下荊州。
老天讓你成事,總會給你機會。
東晉門閥士族總認為高人很多等,具體表現是鄙視你。
劉裕現在是當紅炸子雞,可實實在在是從巷子走出來的底層階級,曾經被門閥階層王愉羞辱過。王愉看到現在劉裕紅得發紫,真敢把自己當火雞給炸了,再加上又是桓玄的親戚,決定來場謀反。
結局很明顯,失敗。
還連累了兒子,荊州刺史王綏一起被殺。
宗室門閥并不想這么容易讓荊州落到北府軍集團手中,王與馬共天下,此時是王與馬共荊州,王家人倒了,司馬家接著上。
臨時管事兒的武陵王司馬遵很明白荊州重要性,新任荊州刺史必須符合兩個條件,親戚和能打。
只有司馬休之符合條件,于是司馬休之上任荊州刺史。
東晉宗室門閥和北府軍集團依然保持著平衡性。
可平衡要在實力和能力平等條件下,一方差太多,總會被打破。
公元404年三月,桓振領兵襲擊江陵,司馬休之兵敗,逃到襄陽。
趁著這個機會,劉裕暗地讓御史中丞彈劾司馬休之,有錯被彈,順理成章,司馬休之免職。
魏詠之被任命為荊州刺史,至此,荊州也被北府軍集團拿下。
到五月,荊州、湘州、江州和豫州被北府軍全部搞定,東晉州鎮權力再次分配:劉裕督十六州軍事,兼任徐兗青三州刺史;劉毅督淮南等五郡軍事,并為豫州刺史;何無忌督浙東五郡軍事,并為會稽內史;劉道規督淮北軍事,并為并州刺史;魏永之為荊州刺史。
北府軍集團對宗室門閥實現壓倒性優勢,劉裕下一步就是解決掉不服自己的人,向稱帝大踏步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