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不再只是生產的終點,也是創新的起點。
1991年出生的戚越可能從沒想過,自己突發奇想的一次產品改良,竟然讓他在全網“爆”了。
發現理想L9的車載冰箱缺少專用杯架、官方產品對很多人來說太貴之后,他花100元找設計師畫了圖紙,花200元3D打印了樣品,并且對接工廠完成小批量生產,推出了一款更實用、更便宜的產品,彌補了市場空白。更關鍵的是,這讓他半年賺到了130萬元。
像戚越這樣的“無廠青年”,正在成為阿里旗下源頭廠貨平臺1688上崛起的主力買家人群。這個1999年成立的B類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已經突破1億。除了電商賣家,新涌入的人群主要是各平臺博主、主播、達人、“團長”、“UP主”、寶媽、大學生、逃離“軌道”的大廠人等等。他們的特征是,不僅會花錢,更愛搞錢。
這并非一場偶然的用戶遷徙。經濟增速放緩、傳統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讓他們對傳統職業路徑的信任感下降;996高壓和35歲職場焦慮,又讓他們不得不尋找更靈活的收入來源;Z世代消費者崛起,對個性化和情緒價值的商品需求旺盛,則提供了巨大的細分市場機會。他們不再執著于爭奪傳統意義上的好offer,而是早早開啟了自己當老板的搞副業和輕創業之路,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消費洞察轉化為商業訂單。
如果說過去創業需要押上全部身家,現在有了“AI+柔性供應鏈”,只需要押上一個好點子和輕量的資金。
01 無廠青年的暴富秘訣
如果說戚越的成功是來自一個偶然的啟發,那么他背后所依托的模式,卻已成為“無廠青年”們實現商業躍遷的共同法則——通過合作工廠實現個性化輕定制,再通過一件代發分銷。
在傳統的商業邏輯中,要生產一款商品,往往需要經歷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的長周期鏈路。光是找工廠這一項,就足以讓無數人望而卻步。而如今,信息差的減少和供應鏈的柔性化,讓年輕人意識到,他們并不需要從零開始苦苦摸索,只需利用已有的產品和供應鏈基礎,加入一點獨特的創意或功能,這樣的個性化輕定制也能撬動大生意。
寶媽創業者佳佳就是個性化輕定制的典型案例之一。她把家中寵物繪制成了卡通形象,并制作成抱枕、小蓋毯,沒想到發布在小紅書上之后意外走紅。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在家手工生產已經跟不上需求了,她嘗試尋找源頭工廠代加工。當現貨庫存告急,或者客戶有定制需求時,她會委托工廠直接制作完給客戶發貨。從2019年至今,她已經變現了近300萬元,產品范圍也從1個拓展到了幾十個,實現了從手工制作到規模化生產的轉型。
另一位創業者“一粒大眼兒”,則是從大廠裸辭后,開始做小眾風格穿戴甲的定制。選擇這個賽道時,其實穿戴甲市場已經接近紅海,開始陷入價格戰。她反其道而行之,做的是客單價150元以上的高端定制路線,光是膠水,就在1688上對比測試了30多款。為了找到更優質的合作工廠,大眼兒會特地去跑線下展會,并通過圖搜功能在1688上尋求同款源頭工廠。如今,她的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還做起了跨境電商。
像佳佳和“一粒大眼兒”這樣的故事并非個例。個性化輕定制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核心趨勢之一。1688平臺數據顯示,預計未來將有30%的商品實現定制化,而在所有定制訂單中,60%為小單定制需求。
個性化定制不僅是小微創業者的機會,也正在成為傳統工廠的新增長點。東莞某工廠將傳統的撲克牌定制成親密場景指南,為情趣用品添加二次元元素、定制AI互動功能等等。工廠不再只是生產的終點,也是創新的起點,推動著創意和制造之間的融合。
正是這種融合,使得年輕有創意的賣家、更靈活的工廠、更廣泛的買家,這三者之間的聯結被打通,讓更多的消費開始循環起來,更多的小眾興趣愛好得以落地。
對于00后創業者阿秋來說,她的生意有點“小而怪”。阿秋的作品充滿了個人情緒表達,比如用樹脂封存花瓣,或是在亞克力板上融入油畫筆觸。第一次找亞克力加工廠時,阿秋毫無經驗只能盲選,卻幸運地遇到了一個社恐友好的義烏老廠,從不提額外的建議,比如“要不要加logo”“顏色要不要換下”,只是簡單快速地回復“圖紙發來,3天出樣”“老規矩,先做50個試試水”。他們也因此合作至今,讓這些小眾的設計得以落地,就像阿秋自己形容的,“躲在小作坊里,連接了全世界”。
02 為什么1億年輕人涌向老平臺?
過去一年,1688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長了55%。在各大平臺都在搶人的當下,這個已經成立26年的老平臺,為什么能吸引這么多新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這一變化背后既有平臺自身的戰略調整,也有供應端結構性變化的推動。
從平臺層面來看,這幾年,1688幾乎一邊倒地喊出“買家優先”,提出買家是平臺和賣家共同的第一客戶,并通過多種舉措改善買家體驗。據說三年前1688每天官方接到的買家投訴中,僅因賣家辱罵問題的投訴就高達5000起,而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了個位數。同時,1688也大力投入AI技術,既能幫助商家通過“AI數字員工”更高效地接待散客,也能提高買家體驗,進一步降低交易門檻。
更深層次的驅動力則是來自供應端的變化,尤其是廠二代接班后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和主動調整,對于個性化輕定制的需求,他們更有意識和決心。
被人民日報和財經作家吳曉波點名報道過的溫州95后廠二代項國偉就是典型代表。在接手家族企業后,他用自己結婚的彩禮錢和家里所有現金流,買了一臺1500多萬元的設備,專門支持小批發輕定制生產。這種對個性化需求的快速響應,正是年輕消費者和新興輕創業者所期待的供應鏈能力。
在平臺推動下,買家和賣家的化學反應將進一步被放大。據悉,1688將啟動“優優共振”策略,為綜合排名前20%的優質買家精準匹配前20%的優質賣家。這種生意共振,也正在將1688從一個生意的貨源地,變成生意的策源地。
03 當每個普通人都能調用中國制造
當90后戚越用幾百元的投入改造車載杯架、撬動百萬生意時,他調用的不僅是一家大牌代工廠,更是整個中國制造業的彈性產能;當社恐藝術家阿秋把瑕疵亞克力板變成獨一無二的杯墊時,支持她的是供應鏈對非標需求和小單定制的包容。
創業不再是北上廣精英的專利。一邊帶娃一邊設計寵物周邊的主婦,在宿舍里倒賣演唱會熒光棒的大學生,甚至利用接單間隙研究AI選品的網約車司機,都可以享受到中國供應鏈幾十年積累的便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