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收臺前就應該“苦臺窮臺”,讓他們主動求著統一。
現在他們覺得現在這樣已經挺好了,沒必要再往前走。大陸這些年對臺灣一直敞開大門,市場開放,臺胞享受便利,臺資企業也受到歡迎。
日子過得這么舒服,統一對他們來說吸引力不大。可如果真統一了,情況就變了,開放會變成雙向,大陸的企業、人才、資金都能進來。
臺灣的電子產業雖然強,但面對大陸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能不能撐住?年輕人本來就愛往外跑,統一后大陸的機會一擺出來,誰還留在島上?
他們心里有數,現在這樣占優勢,統一了還得跟人分。
要讓他們改變想法,光說“統一好”沒用,得讓他們明白現在的好日子不是白來的。過去大陸給了不少優惠,比如經濟協議讓臺灣省下不少錢,生活順順當當。
可如果把這些收回來呢?比如減少水果進口,或者對臺企政策收緊,臺灣肯定會感受到壓力。
以前停過菠蘿進口,島上農民就著急了,價格掉得很厲害。甜頭沒了,日子不好過,再把好處留到統一后給,他們就得好好想想了。
光收還不夠,得讓他們真正體會沒靠山的滋味。兩岸關系一緊張,臺灣股市就得波動,經濟也會受影響。
以前直航開通,旅游業和航空業都賺了,但如果沒了這便利,苦日子一來,他們估計就得重新考慮了。
其實,臺灣人現在的心態,就是覺得好處已經到手,統一沒啥賺頭。想讓他們回頭,得讓他們明白,這便宜不是理所當然的。
把優惠收一收,讓他們感受壓力,甜的苦的都經歷過,他們自然會知道怎么選。
過去大陸開放臺胞來工作生活,沒幾年就來了幾十萬,說明甜頭夠大,他們自己就靠過來了。
但得讓他們清楚,這甜頭不是白給的,有前提。就像吃慣好飯的人,突然只能喝粥,肯定會懷念以前。
到時候,他們可能會覺得,統一帶來的穩定,比現在占優勢更靠譜。
再深入看,這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有人心問題。臺灣人覺得現在挺自由,統一了就得合在一塊兒,心里有點不適應。
可如果沒了這便利,經濟吃緊,機會變少,他們的心態可能會有變化。人總要對比才知道什么是好。
過去大陸努力拉近距離,給了不少實惠,但臺灣拿了還不領情,時間長了也得想想。
甜頭給了這么多年,總得有點回報。
把好處和統一綁在一起,他們自己會明白,靠著大陸,日子才穩。不然,離開大陸,他們能撐多久?這事兒,你們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