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忙碌時、休息時、運動時、睡眠時……一陣痛感突然從小腿襲來、動也不能動,不用懷疑,多半是抽筋,你以為這只是“缺鈣”?未必!
抽筋的原因
所謂的抽筋,其實是肌肉痙攣,即肌肉自發的持續性收縮。
一般來說,小腿和腳趾最容易出現,時間從幾秒到幾十秒,甚至數分鐘都有可能。
(網絡配圖)
導致抽筋的原因有很多,以下這些最為常見。
寒冷
不論是室溫過低,還是運動時受涼,當骨骼肌需要通過陣發性收縮來增加產熱、維持體溫時,就容易出現肌肉痙攣。
勞累
劇烈運動時,身體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不能運走,肌肉的收縮與放松難以協調,就會引起小腿抽筋。
如果你的運動過量,導致這些過多的代謝產物直到夜間都沒有代謝完,還可能會出現半夜抽筋的現象。
肢體受壓
夜間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睡覺,或是局部肌肉受壓過久,也可能使肢體血液回流受阻,代謝產物聚集,從而誘發抽筋。
(網絡配圖)
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導致體內水電解質環境紊亂失衡,就容易發生抽筋。
缺鈣
當體內發生低血鈣時,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閾值降低,極易產生異常的收縮,引起小腿抽筋。
解決辦法
注意補水:注意補水,但是不要過量,水能起到放松神經,松弛肌肉,減少抽筋的作用。
注意保暖:夜間入睡時選擇保暖的寢具,并將被褥拉松一些避免壓迫。運動時根據氣溫調整穿搭,并做好熱身運動及放松運動。
(網絡配圖)
適當運動:經常做足尖運動,可以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夜間抽筋。
方法:手扶桌椅,赤足腳尖著地并盡量將腳后跟抬起站立,持續10秒鐘后放下,數秒后再繼續,反復進行10~15分鐘,早晚各1次。
睡前泡腳:每天臨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浸泡雙腳,等到水涼了,再倒進熱水以保持水溫,浸泡時間15~20分鐘。
合理補鈣:注意補充鈣質,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鈣劑。
有一種抽筋,很危險
偶爾的一次抽筋不必太在意,緩一緩就好。但如果抽筋反復出現,就要小心是不是被某些疾病盯上了!
(網絡配圖)
有研究表明,經常腿抽筋的患者,尤其是夜間加重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這是因為,人在休息或睡覺時,腿部血流減慢,代謝產物容易積聚。
對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由于血管管腔變窄,血流更少,代謝產物更容易聚集,當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縮,引起腿抽筋。
可怕的是,動脈硬化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下肢血管更是全身血管的“窗口”,雖然不適癥狀只表現在腿上,但它能對我們的心、腦等動脈血管起到提示作用。
據統計,臨床中有60%的下肢缺血人群都合并有冠心病、腦血管疾病!
因此,建議經常出現夜間抽筋問題的老年人,及時就醫檢查下肢及心腦血管。
(網絡配圖)
自查下肢血管
觀察:下肢靜脈淤滯的特點為:① 單下肢為重,例如一側腿水腫;② 晨輕晚重:水腫早上癥狀輕,晚上更加嚴重;③ 久立后腫脹加重,平臥休息后緩解。
自測:測試小腿肚在放松狀態下是否緊繃:坐在椅子上雙腿放松,用手輕拍小腿肚,測試兩腿的小腿肚是不是一樣松軟波動。
如果一側的小腿肚呈緊繃狀態,可能是下肢靜脈淤滯,建議及時就醫,切忌自行按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