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批復湖北省規劃,將以武漢為中心,重點打造一個都市圈和兩大副中心城市,形成“一主兩副”三大引擎省域新發展格局,在這一規劃指導下,多座城市被委以重任,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那么,此次被選中的城市都有誰?其中又是否有你的家鄉呢?
湖北—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
湖北位于我國中部地區,北連河南,可進中原,南接湖南、江西,可通粵港澳,西抵重慶,系川渝,東鄰安徽,達長江三角洲,是連接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成渝四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以湖北為出發點,前往全國各個省份,需跨越的省份都不會超過兩個,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沿江高鐵等多條交通大動脈,將湖北與全國各大重要城市緊密相連。長江黃金水道,又賦予湖北通江達海的能力,使其成為我國內河航運網絡中的關鍵一環。這種特殊的區位優勢,使得湖北成為我國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湖北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GDP超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七。省內汽車制造、新能源、光電子信息等產業優勢顯著。為進一步擴大湖北輻射帶動能力,加速推進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多個重大發展戰略,國家此次選中湖北,將重點打造一主兩副省域發展格局。
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
武漢位于湖北省中東部,是中央批復確認的中部地區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市。武漢地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城市群所形成的“菱形構架”核心位置,是國家經濟地理“心臟”。該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平坦的地勢,為武漢交通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京廣鐵路、滬漢蓉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等多條鐵路干線在武漢交織成網,使得武漢有足夠能力拉近帶動周邊的孝感、鄂州、黃岡等城市,并形成了3小時到廣州,4小時抵北京,五小時通上海的便捷高鐵運輸網。
同時長江與漢江在武漢交匯,使其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直達入海的重要通道,武漢天河機場航線可覆蓋全球五大洲,進一步完善了武漢獨特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使其成為內陸腹地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
2024年武漢GDP高達2.11萬億元,位居省內第一,全國第九,占全省經濟總量的35%。為協調區域發展邁入新階段,湖北以武漢為中心,重點打造武漢都市圈,圈內覆蓋鄂州、黃石、黃岡、咸寧、孝感、天門、潛江、仙桃等八市,總面積5.78萬平方公里。武漢都市圈用湖北三分之一的面積,集中二分之一人口,創造了全省六成以上的GDP,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組團之一,在拉動湖北全省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周邊的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市也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對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意義重大。只是武漢都市圈主要協調鄂東地區發展,對鄂西輻射能力相對不強。為推進改變省會武漢一城獨大唱“獨角戲”的不平衡局面,湖北還將重點打造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
兩大副中心城市:襄陽和宜昌
襄陽位于湖北省西北側,北靠秦嶺與河南交界,南臨長江,毗鄰宜昌,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襄陽交通十分便利,襄渝鐵路、焦柳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使其成為中原與西南兩大地理單元交流的重要樞紐,依托長江和漢江,襄陽水運優勢明顯,目前正在建設漢江航運中心,發揮引領漢江流域、輻射南襄盆地、聯動鄂西北的重要作用。2024年襄陽GDP高達6102.41億元,位居省內第三,是拉動湖北深度融入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重要增長極。
宜昌則位于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是湖北省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宜昌工業體系完善,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24年宜昌gdp高達6191.12億元,位居省內第二。
襄陽與宜昌山水相連,優勢互補,將其建設成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將協同十堰、神農架、恩施、荊門等城市,在鄂西形成南北兩翼,與武漢共同構建 “漢襄宜金三角”,推動全省域均衡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