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19日表示,為了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菲律賓及其盟友正試圖將印度、韓國納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隊”中。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印、韓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和利益訴求,菲圍堵中國的單方面愿望不會實現。美澳日菲四國部隊自去年以來在南海所謂“菲律賓專屬經濟區”開展聯合海上活動。據路透社19日報道,布勞納當天在新德里舉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上表示,菲律賓正努力加強其威懾能力,包括與SQUAD伙伴合作。
莫迪(資料圖)
什么是-Squad-?單說這個單詞,有小隊的意思,它的另一層意思,則是來自QUAD,英文有四胞胎之一的意思,在國際上是指-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現在菲律賓說的-Squad-,指的是另一個四邊機制——美、日、菲、澳。不同于QUAD,-Squad-的合作是在軍事層面,包括情報共享、聯合演習甚至聯合行動。菲律賓說這是一個非正式合作,但實際上要比QUAD更具有攻擊性。這一次布勞納是在印度的一場會議上,提到了-Squad-,目的是擴員,已經選定了兩個目標,韓國和印度。
特朗普(資料圖)
在新德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上,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那叫一個語出驚人,他直言不諱地宣稱:“我們和印度有共同之處,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敵人,中國就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如此直白又極具挑釁性的言論,瞬間引發軒然大波。SQUAD這個非正式多邊機制自去年成立后,已經在南海菲律賓主張的專屬經濟區頻繁進行聯合海上行動,明顯來者不善。回想起兩年前,菲律賓與中國還維持著相對友好的關系,雙方在多個領域積極互動,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我國網友評論:菲律賓已經玩上新時代的合縱連橫了,可見他們雄心勃勃的背后有多少矛盾。事實的確如此,菲律賓的急迫性源于內憂外患。國內方面,馬科斯政府因逮捕前總統杜特爾特引發政治地震,達沃市“獨立公投”和軍方分裂加劇動蕩。馬科斯為轉移矛盾狗急跳墻——選擇升級調門,試圖借外部危機凝聚國內支持;國際層面,G7外長會刪除“一個中國”表述,美日澳菲加速軍事勾連,為菲律賓壯膽。所以,布勞納此時訪印,旨在將印度拉入陣營,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當然,菲律賓這么囂張,背后的原因就是有人在撐腰。無疑就是美國。美國向來奉行霸權主義,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做了兩個決定。一個是收菲律賓做小弟;一個是創立了Squad。菲律賓收下美國的軍事援助后,就要甘心做跳桿,方便美國隨時通過他們介入到南海事務中。所以有了美國當靠山后,菲律賓就囂張了,成了美國的嘴替。以后多國開會的時候,美國說不定都不用自己開口了,菲律賓就會跳出來,按照美國的意愿說話,替美國攪和事兒。
指望抱外國盟友?菲律賓這算盤也打錯了。在國際上,菲律賓上躥下跳,想拉著日本、韓國一起搞“Squad”小圈子,結果人家根本不買賬。想找個能撐腰的,真沒那么容易。過分依賴外國,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只會越來越被動,萬一風向變了,菲律賓可就慘了。菲律賓還眼巴巴地指望印度,可莫迪政府精明得很,直接一句“目前尚不清楚此事”給擋了回去。這態度,明擺著就是不想趟南海這渾水。印度人,這么做完全是從自家利益出發。
菲律賓總參謀長布勞納(資料圖)
菲律賓試圖拉攏印度和韓國,那就更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韓國強勢總統尹錫悅已經因為“戒嚴”一事遭到彈劾,雖然現在已經被釋放,彈劾案大概率會通過,同時面臨“內亂罪”的刑事指控也將大概率繼續調查下去。接棒尹錫悅的大概率會是韓國在野黨黨首李在明。李在明奉行的是文在寅的外交政策,即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也注定韓國不太可能在南海問題上扮演急先鋒的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