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發生了很多大事:
第一件事:據京報網報道,印度外交部要求美國駐印大使館提供過去十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在印資助項目的支出明細。此外,印方還向美方尋求實施美國國際開發署涉印項目的非政府組織的信息。目前,美國官員尚未正式回應印度政府的請求。印度外交國務部長基爾蒂·辛格本近日告訴《印度時報》,由于這些資金來自非營利組織,印度政府已尋求有關參與實施美國國際開發署項目的實體的信息。
莫迪(資料圖)
印度國內的政策環境著實欠佳,其政府頻繁對外資企業予以處罰,致使營商環境大幅惡化。投資者們無不憂心政策的穩定性狀況。此外,在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之下,美國妄圖推動產業鏈從中國向印度轉移。然而,印度自身的制造業基礎極為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亦無法與之匹配,根本無力承接如此龐大的產業轉移需求。諸多分析人士普遍持有這樣的觀點:相較于成為全球超級大國,印度更傾向于發展成為一個“地區強國”。這是因為印度的發展潛力受到了諸多結構性矛盾的束縛。
此時印度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成為美國地緣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去年孟加拉國的政治動蕩,特別是其背后的“街頭運動”被揭露與美國有關,這一發現讓印度感到震驚和憤怒。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的倒臺,對印度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挫敗,因為哈西娜政權被視為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重要盟友。而美國通過資助“街頭運動”干預他國內政的行為,無疑加深了印度對美國的不信任和警惕。
第二件事:據京報網報道,近日韓國憲法法院對被停職國務總理韓德洙彈劾案進行宣判。韓國憲法法院駁回總理韓德洙彈劾案,韓德洙恢復總理及代總統職權。去年12月14日,韓國國會表決通過對總統尹錫悅彈劾動議案,國務總理韓德洙作為第一順位代行總統職權。12月27日,韓國國會以協助尹錫悅實施緊急戒嚴、拒絕任命憲法法官等為由,通過了對當時代行總統職權的韓德洙的彈劾動議案,韓德洙隨即被停職。隨后,彈劾案移交憲法法院,由后者決定罷免或恢復其職務。
韓德洙(資料圖)
不過,報道稱,即便憲法法院駁回了韓德洙彈劾案,但也并不能說明尹錫悅彈劾案也會被駁回。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分析師金杜延認為,韓德洙彈劾案與尹錫悅彈劾案本身在指控等細節方面就存在差異,前者也并不是“緊急戒嚴風波”的核心人物;其次,二者身份也不同,韓德洙是一名內閣官員,他“官復原職”也將讓韓國更穩定。起初有猜測表示,兩起彈劾案可能在同日宣判;但現在憲法法院率先宣布韓德洙彈劾案,這可以被理解為是減少韓國政局混亂的措施。
第三件事:據京報網報道,?美國計劃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停靠費引發加勒比地區國家的擔憂。據圭亞那知名網絡媒體“新聞室”近日報道,加勒比共同體成員領導人日前在一場緊急線上會議中討論了這一問題。圭亞那總統阿里表示,美國這一舉措將對進入該地區
的商品成本和運輸成本產生影響,地區國家將在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訪問期間提出這一問題。據報道,魯比奧將于本周開始正式訪問加勒比地區,行程包括圭亞那、牙買加和蘇里南。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日起在華盛頓舉行為期兩天的公聽會,就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造船只收取附加費聽取各方意見。相關供應鏈業者和商業團體都將出席。業界表示憂心,認為這項提案對全球貿易殺傷力之大,甚至將超過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業者指出,若目的是重振美國造船業,這提案根本行不通,反而可能重創美國經濟。他們警告,這將使美國商品在國際上更昂貴、貿易轉往加墨等國、加劇美國主要港口壅塞,并推高全球運費和國內通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