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烏克蘭攔截無人機成功率顯著高于俄羅斯,不僅因西方技術支援,更得益于分散生產模式。烏克蘭數百家小型制造商快速迭代無人機技術,多樣化型號令俄軍難以破解。俄集中化生產導致機型少、更新慢,電子戰應對滯后。烏靈活生產體系加速創新,提升抗打擊能力,形成顯著戰術優勢。
一、人們發現:烏克蘭軍方一直堅持公布來襲俄方無人機數量和被攔截數量,但俄羅斯國防部只公布攔截的烏克蘭無人機數量。
關心俄烏戰爭的人,在看到俄羅斯國防部和烏克蘭國防部公布的戰報時能清楚地發現,與烏克蘭既公布攔截或擊落的俄羅斯無人機、電子干擾失效的無人機和來襲無人機總數的模板不同,俄羅斯國防部只會公布攔截和擊落的無人機,入侵的無人機總數對俄軍而言,僅用于內部保存,從不示眾。
上圖是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攔截烏克蘭無人機新聞稿的基本模板,其內容為:俄軍防空系統一夜之間摧毀了43架烏克蘭無人機。其中伏爾加格勒地區有34個目標被擊落,羅斯托夫和庫爾斯克地區各有4個,別爾哥羅德地區有1個。他們從來不公布來襲的無人機總數。
而烏克蘭軍方在公布俄羅斯的無人機襲擊時,總是先公布來襲的俄羅斯無人機總數,然后才公布擊落了多少架無人機,電子戰導致多少無人機返航或降落。3月20日,烏軍公布來襲的俄羅斯無人機有170架,擊落了其中的112架,電子戰致39架無人機失效。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烏克蘭攔截無人機的成功率保持在70%-90%的水平,一般而言,同時發射的無人機數量與攔截成功率成反比。但俄羅斯軍隊的無人機攔截率只有烏克蘭的不到一半。這導致俄羅斯國防部對無人機攔截率的分母數據羞于啟齒。
二、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攔截率顯著領先于俄軍,技術領先僅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生產分散。
大多數人認為,烏軍無人機攔截率顯著領先于俄軍,是因為其無人機攔截技術有西方國家的幫助。這肯定是原因之一。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烏克蘭無人機的生產商太多,而俄羅斯無人機生產商相對而言少而集中。生產商的多寡也與無人機的攔截率成反比。
要理解這一點,要從無人機攔截技術的邏輯談起。
在戰場上,面對未知技術的無人機,首先要俘獲無人機,獲得其核心部件——芯片。通過研究其信號發送與接收原理、加密方式、通訊頻道等參數,來獲得技術參數,通過發射特定頻段的電磁干擾信號,阻斷無人機與遙控器或衛星的通信鏈路,使其失去控制或導航能力。
康奈爾布魯克斯技術政策研究所的無人機專家詹姆斯·巴頓·羅杰斯在《商業內幕》上發表研究文章稱,俄羅斯的無人機類型較少,這使得識別和學習如何擊敗它們更容易。所以烏克蘭人在攔截無人機方面成績突出,烏克蘭的無人機攔截技術很容易給俄羅斯人一個驚喜。
與此同時,由于俄羅斯的創新速度通常較慢,烏克蘭更容易學習如何用電子戰破壞俄羅斯的無人機。
烏克蘭境內數百家無人機制造商制造各種無人機,烏克蘭的無人機部隊采購并使用來自數百家不同公司的不同類型的無人機,這些小公司要獲得新訂單,就得快速更新,因而烏克蘭無人機迭代非常之快,如果俄羅斯以季度、半年為迭代單位,烏克蘭每天都在升級他們的無人機。
三、俄羅斯的寡頭經濟所導致的無人機集中生產模式,有利于烏克蘭人的無人機電子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完全不同,俄羅斯的寡頭經濟決定了參與國防軍工設計與生產的企業少而規模大,無人機種類少而升級更新慢,這種體制決定了其無人機反破解能力的無解,所以事后我們看到了,在近程的陣地戰中,俄羅斯使用了越來越多的光纖無人機。但拖著尾巴的光纖無人機,無法在中程、遠程使用。
這給俄羅斯帶來了以下困難:
一是俘獲這么多型號的無人機,難度太大;
二是破解這么多無人機的系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花費更多的時間;
三是往往破解了特定型號的無人機,技術反饋到反無人機部隊時,烏克蘭的舊款無人機已經用完,在使用新款無人機;
四是更難發現、或摧毀烏克蘭的無人機制造地。
當然,分散的無人機生產形勢在帶給俄羅斯人這么多麻煩、對烏克蘭軍隊有利的同時,也使每個無人機飛行員的學習和操縱更加困難。
盡管這可能會給烏克蘭的無人機飛行員帶來挑戰,但與該國進行反擊的無人機大戰時,它也具有許多真正的優勢。
四、烏克蘭分散的無人機生產模式,加速了無人機的更新迭代和技術創新。
烏克蘭生產的大部分無人機考慮到無人機在沖突中發揮的主導作用以及西方援助、尤其是美國安全援助的不可預測性,這一點至關重要。
烏克蘭表示,去年購買的150萬架無人機中,超過96%來自烏克蘭,來自無數機構,其中一些來自車間、車庫和地下室。
烏克蘭繞過了其他國家看到的更傳統的軍事采購結構,為這些無人機制造商向前線士兵的輕松技術轉讓提供了便利。許多單位也通過眾籌活動獲得無人機,甚至購買現成的民用級無人機。
結果是烏克蘭無人機部隊正在使用大量具有不同技術和特性的不同無人機,這讓俄羅斯破解烏克蘭無人機技術難度呈指數級增加。
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的無人機作戰員迪姆科·日魯克堅科告訴《商業內幕》記者,他已經使用了多種類型的無人機,而他使用過的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也來自許多制造商。日魯克堅科說,這些無人機“99% 是烏克蘭制造的,是世界各地零部件的罕見組合”。另一位烏克蘭無人機作戰員向記者表示,他僅在每天的敵情偵察中,至少同時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偵察無人機。
日魯克堅科解釋說:“如果你有所有這些不同的無人機,它們是由不同的制造商制造的,而且它們都是超級高科技的,那么,你就有一個優勢,因為你的敵人更難找到”擊落無人機的方法。
分散的生產模式也使烏克蘭的無人機制造能力更加安全。俄羅斯的導彈總是以烏克蘭的國防工業為目標,但無人機生產設備并不集中。這使得“確定無人機的制造地點以及一次摧毀一家大工廠變得更加困難”。
日魯克堅科還表示,烏克蘭制造商之間的競爭——現在有許多無人機制造業務——“推動了創新速度”。烏克蘭無人機制造商總是宣布新的升級和無人機類型,例如使用人工智能的無人機,那些不要使用 GPS的無人機、光纖無人機、無人地面車輛和打擊俄羅斯軍艦的海軍無人機。
光纖無人機最早由俄羅斯對付烏克蘭反無人機部隊的高攔截率而設計的創新無人機種類。烏克蘭軍隊俘獲樣品后,烏克蘭的數百家無人機制造商中,有十幾家在第二天就設計生產了同樣功能的樣品,一周后提供樣品的超過一百家。
由于許多無人機生產公司規模較小,因此前線部隊可以更輕松地提出請求并分享有關戰爭需求的反饋。這使得烏克蘭的無人機設計中,越來越多地滿足了前線無人機操作員的需求。
日魯克堅科描述了他正在使用的“與無人機制造商直接聊天”的情況。他說:“他們非常樂于接受反饋來改進無人機的設計,這讓我們使用起來更容易、成功率更高。”
五、2025年烏克蘭計劃生產450架無人機,為2024年的三倍。
由于無人機“顯著改變了烏克蘭戰斗的各個方面”,并不斷被用于新的作戰任務,例如鋪設地雷疏散傷員,以及地面上的戰斗,烏克蘭對無人機的需求似乎只增不減。
烏克蘭也在全力以赴生產無人機,計劃今年購買450萬架。目標是廉價的大眾貨,不一定是高質量的。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戰爭戰略專家本杰明·詹森(Benjamin Jensen)認為,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使其能夠“降低產生戰斗力所需的成本和時間。
他將烏克蘭這種來自不同公司的專家與無人機作員和世界各地做出貢獻的人的意見相結合的無人機生產和使用模式,描述為“幾乎是樂高積木的戰術和戰爭方法”。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