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交易進入倒計時,長江和記股價暴跌,中企釋放接盤信號,李嘉誠兒子突現北京,事情有轉機?
據《環球時報》發布的消息,長江和記與貝萊德財團的港口交易已就原則性條款達成共識,貝萊德將于4月2號投票作出最終決定。美企方面應該懸念不大,此前貝萊德的CEO芬克向美總統特朗普匯報了收購進展,后者對此高度認可,稱不會把港口交給中國,4月2號的投票很可能是走個程序。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出臺了一份方案,計劃對中國船只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停靠費,中企每年將額外多出300億美元的運輸成本。如果放到戰時狀態,這43個港口分布在23個國家,美方很可能禁止中國船只通過。
不難看出,李嘉誠出售的這43處港口不但關乎中企的海運利益,還影響著中國的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甚至是軍事利益,在海權大于陸權的大國博弈背景下,港口和海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資源。李嘉誠的做法引發了廣泛批評,香港《大公報》分三次發文,奉勸中企以國家利益為重,港澳辦轉載了相關文章,委婉地點出“企業家要成為愛國者”,希望李嘉誠三思后行。國內民眾也用行動投票,長江和記在最近11個交易日里股價連續暴跌,目前市值累計已蒸發323.6億港元。
目前距離最后的交易只剩10天,事情似乎有了轉機,首先在3月23日,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現身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盡管不是來談港口交易,但釋放出一定的“站隊”信號。其次是中遠海運港口似乎有收購意向,該企業董事會主席朱濤稱“對符合戰略的資產感興趣”,并計劃在南美、非洲等地的港口布局。最后是美國內部,美國兩黨之間有望互相拆臺,最近有部分國會議員質疑貝萊德的“壟斷”,要求該交易通過12個司法管轄區的反壟斷審查。
對中方而言,長江和記的43個港口固然重要,但還不至于動用強制手段進行干預,更傾向于李嘉誠方面以國家利益為重,主動放棄交易。李澤楷入京釋放的信號不簡單,說明李嘉誠方面承擔的壓力很大,別的不說,如果長江和記的股票繼續跌下去,賣港口的190多億美元遲早會吐出來。同時表明李嘉誠方面不愿放棄內地市場,仍希望參與到國家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常言道沒有國,哪有家?作為一名中國企業家,如果沒有基本的原則,一味利益至上,最終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