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君
在中國經濟學界,張維迎始終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請大家一定不要把他和比他小兩歲的張維為搞混淆,后者純粹就是一個無知的挑梁小丑。
近日,美國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公布了2025年哈耶克圖書獎(Hayek Book Prize)入圍名單,著名經濟學家、人文經濟學會理事張維迎教授憑借新作《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它是什么,以及為何重要》,牛津大學出版社,2024)成功入圍。這是張教授第三次進入該獎項的最終評選名單,顯示了其學術成果在全球自由市場經濟研究領域的重要影響力。
張維迎的學術生涯跨越四十余年,始終以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為核心研究領域,堅持獨立思考與學術求真,既不迎合短期政策風向,也不屈從于輿論壓力。這種對知識分子人格與尊嚴的堅守,使其成為當代中國少有的兼具學術深度與公共影響力的學者。
一、學術獨立,自由市場理論的堅定捍衛者
張維迎的學術立場始終清晰明確:自由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優機制,企業家精神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這一觀點貫穿其職業生涯,即便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諸多爭議時,他也未曾動搖。例如,在2016年和2017年兩度入圍哈耶克圖書獎的《市場的邏輯》一書中,他系統論證了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逐步釋放市場力量,而非依賴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這種觀點在當時強調"中國模式"特殊性的輿論環境中,顯得尤為尖銳。
面對外界對其"理想化"的批評,張維迎始終以實證研究回應。他通過大量案例分析證明,政府過度干預往往導致資源錯配,而企業家通過價格信號和市場競爭創造的動態效率,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例如在《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中,他對比了計劃經濟時代與改革開放后的企業家行為差異,指出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只能誕生于自由開放的制度環境。這種基于歷史與現實的研究方法,使其理論既具有學理深度,又避免了空談理念的缺陷。
尤為可貴的是,張維迎從未因外界壓力而調整研究立場。在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產業政策回潮的背景下,他依然堅持認為"任何試圖替代企業家決策的頂層設計,最終都會抑制創新活力"。這種學術定力,源自他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一個學者對真理的忠誠。
二、四十年聚焦企業家精神研究
張維迎的學術生涯展現出罕見的專注度。自1980年代研究價格雙軌制開始,他便將企業家精神作為核心議題,這在經濟學界實屬罕見。多數經濟學家傾向于追逐熱點問題,但張維迎始終深耕同一領域,通過持續研究構建起完整的理論體系。2024年的《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可視為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書中不僅整合了奧地利學派、新制度經濟學等多派理論,更結合中國改革實踐提出創新見解。
這種長期主義的學術態度,使其研究具有獨特的穿透力。例如,他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企業家是市場過程的核心",這一觀點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得到充分印證。書中對特斯拉、阿里巴巴等企業的案例分析表明,真正的創新突破往往來自企業家對市場機會的敏銳把握,而非政府規劃的結果。這種跨越時空的洞察力,源于數十年如一日的學術積累。
張維迎的研究方法也值得關注。他擅長將抽象理論與具體案例結合,用通俗語言闡釋復雜原理。如《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中,既有對哈耶克"分散知識"理論的嚴謹推演,也有對褚時健、任正非等企業家經歷的生動敘述。這種"頂天立地"的寫作風格,既保證了學術嚴謹性,又實現了知識普及功能,展現出學者服務公眾的責任意識。
三、在爭議中傳播市場經濟理念
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張維迎始終秉持"說真話"的勇氣。在政策討論中,他多次直言不諱地批評行政壟斷、產業補貼等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例如針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他明確指出:"用納稅人的錢扶持特定企業,本質是破壞公平競爭"。這類言論雖常引發爭議,但他始終堅持"學者的責任是揭示真相,而非討好權力"。
在學術傳播方面,張維迎展現出罕見的耐心與技巧。他通過通俗讀物、公開演講等方式,向公眾普及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市場的邏輯》等著作累計銷量超百萬冊,成功將奧地利學派思想引入大眾視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以建設性態度參與討論。在《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中,他專門設計"政策啟示"章節,為政府如何培育企業家精神提供具體建議,展現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務實精神。
面對不同立場的批評者,張維迎始終保持開放對話的態度。他多次在公開辯論中強調:"我尊重不同觀點,但必須用事實和邏輯說服我"。這種理性包容的學術品格,在當下極化思潮蔓延的輿論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
四、國際學術影響與本土關懷的平衡
張維迎的學術成就不僅得到國內認可,更在國際自由市場研究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三次入圍哈耶克圖書獎的紀錄,使其成為該獎項歷史上最具持續影響力的學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研究始終扎根中國實踐。例如在分析越南、波蘭等轉型經濟體時,他特別強調制度變遷的本土適應性,反對簡單照搬西方模式。
這種"全球視野、本土關懷"的研究取向,使其理論具有特殊的解釋力。在《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中,他創造性地提出"制度企業家"概念,用以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中地方政府與民營企業家的互動機制。這種理論創新,既延續了哈耶克的自發秩序思想,又補充了發展中國家制度變遷的具體路徑,展現出中國學者對全球學術話語的獨特貢獻。
張維迎的學術人生,詮釋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核心品質:在專業領域深耕不輟,在公共領域直言敢諫,在時代變遷中堅守信念。面對贊譽,他始終保持謙遜,將成就歸因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對批評,他堅持用理性對話替代情緒對抗。這種精神品格,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代學術界,猶如稀缺的燈塔。
《重新理解企業家精神》的全球影響力表明,真正有價值的學術研究終將跨越國界與意識形態。張維迎用四十年的堅守證明:知識分子的尊嚴,在于對真理的忠誠;學術研究的價值,在于對現實的深刻關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獨立、理性、務實的精神品格,不僅為學界樹立典范,更為社會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