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前景不明,特朗普對華態度大變:無意挑起戰爭,關稅也能談!
2025年的全球經濟版圖,正籠罩在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之中。當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宣布:美國無意挑起對華戰爭,關稅戰也能談時,這一表態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中美關系的微妙變化,更是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加劇的深層焦慮。
據悉,美國經濟表面維持韌性,消費占GDP比重達69%,個人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5%,零售額增長4.1%。家庭凈資產增長帶來的財富效應,以及低債務收入比和優質抵押貸款,共同支撐了消費的穩健增長。科技領域更是亮點,AI設備支出年增率達5%,半導體海外工廠占比雖達63%,但《芯片法案》帶動本土投資超800億美元。
只不過,通脹的陰霾始終沒有消散,美國服務類通脹3.8%和住房成本5.2%仍處高位。工資增速4.1%扣除通脹后實際增長只有1.2%,勞動參與率持續低于疫情前1.3個百分點,結構性失業問題凸顯。美聯儲預計年內降息三次,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1.2個百分點,加劇通脹壓力。
美國失業率維持在4.2%,職位空缺數達770萬,看似就業市場強勁,但兼職崗位占比升至24%,零工經濟規模突破1.2萬億美元。制造業崗位空缺率5.3%,職業培訓體系卻覆蓋不足,23%的現有崗位面臨自動化替代風險。
去年,美國貿易逆差達到1.2萬億美元,對華加征關稅,非但沒有縮小逆差,反而推高美國國內物價。農業州作為特朗普基本盤,因中方對農產品加征關稅承受巨大壓力。特斯拉等企業的利潤依賴中國市場,貿易戰持續將加速中國本土產業崛起,削弱美國企業競爭力。
正因為這種焦慮,特朗普政府再次將視線轉向中國,并且態度發生180度轉彎。可見,特朗普已經知道關稅戰和貿易戰這條路難以走通,所以必須為美國商品開拓更大市場,這也是特朗普派人訪華的主要目的。美國參議員戴恩斯訪華,為特朗普打前站,尋求重啟對話機制。
但就現在美國的動作來看,即便身處衰退的風險當中,對華政策依然缺乏誠意。一方面,特朗普通過高關稅和高科技限制繼續施壓中國,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特朗普也表達了與中國合作的意愿,稱“中美聯手可解決世界一切問題,關稅問題也可以談”。這種矛盾的態度,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搖擺和不確定性。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陰晴不定,中方保持了戰略定力。一方面,中方明確表示,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美方進行對話和合作;另一方面,中方也強調,不會在核心利益和主權問題上作出讓步。
還是那句話,中美合作,關鍵在美國能否拿出誠意和行動。要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或許正如中方所言:“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