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以折價6.6%配股融資425億港元,引發港股汽車板塊集體重挫,巨額成交量表明市場多空分歧巨大。
文 /《汽車人》張恒
3月25日,香港股市低開低走,主要指數全線下跌。恒生指數收跌2.35%,收于23344.25點;恒生科技指數表現更差,下挫3.82%,收于5517.52點。汽車板塊大跌4.30%,成為當日表現最差的行業板塊之一。
雖然市場整體走弱,但南向資金逆勢凈買入138.95億港元,其中小米集團和美團分別獲凈買入84.75億港元和6.30億港元;騰訊控股則遭遇13.45億港元的凈賣出。
當日,小米集團公告稱,計劃通過“先舊后新”方式配售8億股,配售價53.25港元/股,預計募資凈額425億港元。這是小米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融資,和此前比亞迪435億港元的“閃電配售”頗有幾分相似,市場也都以大跌回應。
配售價格較前一日收盤價折讓6.6%,市場反應迅速,小米股價早盤低開5.53%,隨后一路走低,最終收跌6.23%,收于53.40港元,幾乎貼近配售價。這一表現倒也不意外,畢竟,類似的融資操作通常會引發市場對股本稀釋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今單日成交額突破620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說明市場對這次融資的關注度極高。股價下跌,更多是因為“先舊后新”配股方案帶來的短期沖擊,也反映出投資者對公司資金需求的關注。
受此影響,港股汽車板塊全線下跌,整車股無一幸免。比亞迪股份下跌3.52%,再度跌破400港元整數關口,成交額達60.7億港元;小鵬汽車和長城汽車跌幅更大,分別下跌7.48%和7.24%,小鵬汽車跌破了短期支撐線,技術形態不容樂觀,長城汽車的跌幅也是自去年10月15日以來最大的一次;吉利汽車和零跑汽車分別下跌5.55%和4.34%,然它們當前仍處于階段性高位,但市場情緒持續惡化的趨勢,也難保不會進一步調整。
從當天巨震的行情看,投資者對小米此次融資的態度顯得頗為謹慎。花旗銀行分析,盡管小米2024年末仍持有31億元人民幣凈現金及393億元經營現金流,但其電動車業務尚處于投入階段,單臺虧損4.5萬元,全年凈虧損62億元。考慮到2025年公司計劃將汽車產能從30萬輛提升至35萬輛,同時加大AI研發投入,預計資本開支將超過105億元的歷史高位。在這種情況下,融資將有助于緩解現金流壓力。
顯而易見,小米和比亞迪的配股融資對市場產生了顯著沖擊。一方面,由于港股市場流動性本來就有限,每天的成交額就兩三千億港元,這次的融資金額達到數百億級別,就好比一個小池子里放進了過大的魚,自然會引起較大波動;另一方面,市場也有自身的定價邏輯,新配股會稀釋原股東的持股比例,一些量化基金為了平衡算法,會先賣掉部分股票。
市場波動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即便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50%,頭部車企仍需要持續大額融資來維持市場競爭力,這表明行業的投入產出比并不理想——至少對投資者而言如此。小米汽車為例,作為新勢力中最具人氣的品牌,其單車虧損依然嚴重。即便對于如此規模的企業,持續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仍不得不依賴股權融資,這種模式顯然難以獲得所有投資者的認可。當日創紀錄的成交額,表明了多空雙方對行業前景存在巨大分歧。
歷史經驗表明,當股價處于高位的企業進行大額股權融資時,往往成為行業板塊由漲轉跌的轉折點,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就本輪汽車行情來說,面對接踵而至的利空消息,市場究竟還能消化多少?抑或即將被'最后一根稻草'徹底壓垮?【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