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在“搶人”。
無條件落戶、百萬年薪、專屬房票……一二線城市拋出的人才政策,直接把“求賢若渴”四個字寫在了臉上。
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背后,是關乎城市發展的一種“危機感”:
人工智能、具身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風口來臨,城市只有搶到更多“王興興”、“梁文鋒”這樣的人才,才能在產業“卡位”上占據更多優勢;
另一方面,隨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縮小,持續的人口凈流入成為支撐城市更長遠發展的關鍵變量。
而在這條“搶人”賽道上,蘇州工業園區顯得有點“搶眼”。
據說2024年,蘇州工業園區人才總量達到53.8萬人,人才密度達56.4%,人才競爭力在全國開發區中一直穩居首位。
我們不免好奇,從1994年設區至今不過短短31年,一個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園區,怎么這么能把人吸引過來?
01.
一片足夠廣闊的舞臺
首先要明白,吸引人才,蘇州工業園區有足夠的底氣。
因為放眼全國,蘇州工業園區都是一個極為強悍的存在。
去年工信部公布全國高新區排名50強,蘇州工業園區在178家國家高新區當中位居全國第4位,能排在它前面的只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深圳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一座地級市的高新區,能與北京中關村、深圳高新區、上海張江等一流園區同處第一方陣,這絕不僅僅是“地表最強地級市”賦予的光環。
于人才而言,園區正是一片實力足夠強、站位足夠高、平臺足夠大的廣闊舞臺。
1994年,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
在頂層的構想中,建設蘇州工業園區,就是要借鑒新加坡的招商引資和治理經驗,吸引優秀外資企業和人才落地,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彼時,中國已有30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蘇州工業園區則以后起之秀的姿態加速趕超。
2003年,園區的經濟總量相當于開發初期整個蘇州市的經濟總量,實現十年再造“一個新蘇州”的壯舉。
2008年,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突破千億和兩百億大關,分別是開發之初的90倍和500倍。
從2016年起,在全國229個國家經開區的排名中,蘇州工業園區連續9年取得第一。
30多年來,入駐蘇州工業園區的中外企業從150家增至18.8萬多家,園區GDP從11.32億元增至2024年的4002.43億元,并取得3個“超萬億”的成績:累計實現稅收收入1.09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54萬億美元。
一位當年參與園區建設的新方人員曾感嘆,
兩國幾代領導人的夢想已超標實現
確實如此。
從姑蘇城外的一片池塘洼地到屹立湖畔的一座東方之門,從最初8平方公里的啟動區到如今覆蓋278公里的”創新之城”,蘇州工業園區過去30年的變化堪稱日新月異,并且勢頭還在不斷地加速:近3年來,平均每2.2小時新增1件發明專利,每天新增1家高新技術企業,每45天增加1家上市企業。
而這種快速發展的加速度,與高度集聚的人才密度同樣密不可分。
2007年,園區推出“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工程”。10多年來逐步實現“引進一個高端人才、帶來一個創業團隊、培育一個新興產業、打造一個創新集群”鏈式效應。
至今,園區累計引進科技領軍人才近3000人,高層次人才總量突破6.7萬人,為園區貢獻了60%的上市企業、70%的上市創新藥和90%的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
一個冷知識是,當年第一代投身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者們,平均年齡不過30歲。如今蘇州工業園區93萬的就業人口中,平均年齡為?34.6歲?,其中40歲及以下青年占比近80%?。
可以說,青年人才始終是園區發展的中堅力量。
02.
為年輕人的夢想買單
而談到招攬人才,蘇州工業園區能給的實在太多了。
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感慨。
最近,園區在招才政策上又出大招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個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應屆畢業生:
只要來蘇州工業園區面試,就可以拿到最高2000元的交通補貼,并且還能免費入住他們的青年驛站;
找到合適的工作后,根據你學歷的層次(本科、碩士、博士),每個月能分別領800元、1000元、1500元的安家補貼,連續領3年;
你問上班的時候住在哪?園區直接拿出政策放在你面前: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不僅可以申請租住人才優租房,想要置業的,按照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還能申請7萬元至25萬元不等的房票補貼。
據我所知,蘇州工業園區也是全國少數能將人才房票門檻放寬至全日制大專的園區。
假設你是應屆博士生,還有12萬元生活補貼支持,疊加最高25萬元的房票,各種優惠政策加起來,能享受到最高40多萬元補貼。
如果你想創業,
園區
設立的
一港十基地
獨墅湖青年創新創業港以及
10
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還能為你
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注冊、安居落戶、融資對接、市場拓展等全鏈條
保姆式
服務,打造
一站式的創新創業服務空間。
可以說,在青年人才生活、就業、創業的方方面面,園區都給足了充分保障。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以“保姆式”的細致服務,全方位覆蓋人才的成長周期。
對于園區的人才大招,還有一件事讓我感到震撼。
在元禾控股等國企牽頭下,園區設立了總規模10億元的青年創新創業基金群。
園區的朋友告訴我,10億元基金群里還有1億元的“青創資金”,專門為年輕人的夢想“買單”:秉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文創”的基本原則,主要面向早期的科技類項目和文創類項目。
成功申領的創業項目可以獲得30萬到100萬元不等的“啟動資金”;并且還可以疊加概念驗證、天使投資等環節,最高能拿到1000萬元。
是的,你沒有聽錯,面對“全球文科倒閉潮”、“文科大敗局”等唱衰論調,蘇州工業園區愿意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文化創意類的創業項目,讓富有藝術創造、創新思維的青年們也能得到創業扶持。
對游戲動漫、數字文娛、新媒體、短視頻直播、網絡視聽、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重點企業引進的青年人才,
還可以
優先推薦申報金雞湖文化人才和上級宣傳文化人才計劃,最高
能有
100
萬元
的人才獎勵
面向全球青年人才,蘇州工業園區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并且未來三年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明確的目標:到2027年,園區將新增青年人才20萬名以上,新增在蘇高校畢業生園區就業人數3萬名以上。
可以預見,一個充滿朝氣活力的人才高地,將會在金雞湖畔快速隆起。
03.
在這里,人才的未來足夠確定
除了“真金白銀”的政策補貼和城市的發展前景,人才其實更看重的是就業機會、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
而經過30年的積累沉淀,蘇州工業園區擁有的底牌太多了。
找工作,這里有最前沿、最創新的產業。
作為蘇州產業發展的高地,園區擁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5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集成電路、低空經濟、新能源、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可以為青年人才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
以近兩年大熱的人工智能及數字產業為例,園區從2016年起便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戰略性布局,先后出臺多輪行動計劃,2021年起成為蘇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如今,聚焦工業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大模型、IT+BT等重點方向,園區已集聚相關企業超1800家,其中上市企業20家,2024年產值達1100億元。
相關領域的青年人才,不僅有機會加入微軟、華為、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還可以在思必馳、同程、清睿教育等優秀企業提供的平臺上“大顯身手”。
要生活,這里有最時髦、最便捷的商圈業態。
1998年,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引入新加坡“鄰里中心”概念,在一定規模的人口集聚區內設立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居民商圈。首個建設的新城鄰里中心,不僅集中解決了周邊居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集合了生鮮菜場、便民餐飲、圖書館、銀行、通信營業廳等基礎服務功能。
經過十多年來的迭代發展,如今園區內共設有19個鄰里中心,涵蓋更多特色的消費場景和社區功能,真正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而對于更豐富的商業場景,園區也已經形成以蘇州中心商場為代表的城市綜合商圈,以李公堤、斜塘老街、圓融時代廣場為代表的特色商業街,以誠品生活蘇州等為代表的商文旅體展融合商業……
就在近期,園區還宣布用三年時間對10個人才公寓項目進行公區改造、氛圍營造和功能提升,提供約103萬平米、1.5萬套間的人才社區規模,將社區打造成為青年人才的宜居地、青年社群的孵化器、創業資源的連接器、城市文化的展示窗。
在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蘇州工業園區吸引人才的方式足夠直接和高效,就是給錢、給空間、給平臺、給機會,在最大程度上給予人才確定性的發展預期。正如園區喊出的那句口號:這里既是一片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也是一個創新創業的絕佳舞臺。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回復關鍵詞閱讀
- 無錫的精華,都被央視春晚整明白了(關鍵詞:央視春晚)
常熟造的“外貿神器”,讓中國小商家腰桿挺起來(關鍵詞:常熟外貿神器)
阿滿百香雞大戰紫燕百味雞,為何選擇南京(關鍵詞:紫燕百味雞)
年吞吐量剛破千萬的碩放機場,拿什么追趕樟宜機場?(關鍵詞:碩放機場)
一個研究院,默默給無錫“孵化”150多家高新企業(關鍵詞: 研究院 )
浙江非網紅小縣城,正在悶聲發大財(關鍵詞:浙江小縣城)
- 揚州毛絨玩具賣家做跨境,靠一個創意狂賺美金(關鍵詞:毛絨玩具)
- 如果不是蘇州這個園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可能要晚來兩年(關鍵詞:蘇州園區)
再一次被蘇南的鄉村震驚了(關鍵詞:蘇南鄉村)
南通出事,問題可能在豬身上(關鍵詞:南通)
一支穿云箭,中國創新藥出海千軍萬馬來相見(關鍵詞:創新藥出海)
上海嘉定看著臨港,眼里滿是自己年輕的模樣(關鍵詞:上海嘉定)
常州龍頭200億砸向淮安,這個全球第一穩了(關鍵詞:常州龍頭)
復活的蘇州,焦灼的東莞(關鍵詞:東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