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聰聰 編輯/ 陳曉平 張華曦
3月17日黃昏,恒基兆業地產官網發布訃告,創辦人李兆基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97歲。
分配財富是大富之家最棘手的工作之一,李兆基的智慧之處,不單締造出千億級的商業帝國,且妥善安頓了1750億的財富。
在家族傳承方面,李氏巧妙地運用“兩子分權”模式和家族信托機制,確保家族財富與企業的平穩過渡,財散而人聚;他還積極投身于慈善教育事業,且以其獨到的投資理念關照慈善項目。
“李兆基先生生前精心地進行家族信托的規劃,就是選擇相信制度,而非人性的體現。”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祥告訴記者。
兩子分權
李兆基的傳奇始于1948年。
他從廣東順德奔赴香港闖蕩,以1000元港幣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1958年他與馮景禧、郭得勝攜手創立永業企業,進軍房地產領域。
1976年,李兆基自立門戶創立恒基兆業,精準定位小型剛需住宅,嶄露頭角。
慢慢地,李憑借“囤地、股市操盤與跨界布局”三大財富密碼,構建起一個擁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千億級的龐大商業帝國。
2024年,李兆基家族以1750億財富,位居胡潤中國百富榜第9名。在家族企業傳承上,他選擇“兩子分權”模式。
上世紀80年代,李兆基就開始部署接班事宜,安排長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誠先后進入集團,分別負責恒基在內地和香港的業務。
2019年其退休時,李家杰、李家誠均出任恒基兆業的董事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分管不同區域業務。
李兆基表示,長子李家杰靈活,次子李家誠實干,兩人分工明確,重要決策共同參與、協商決定。
這種模式既保證家族企業的穩定發展,又避免兄弟間的權力爭奪,被港媒稱為 “分而不裂”的權謀藝術。
楊祥向記者透露,“兩子分權”模式在國內的家族傳承中并不常見,國內家族多會選定一位成員作為家業的繼承者,且更傾向于長子繼承,且“二子均分”的模式,容易引發股權僵局的情況。
以李嘉誠的家族傳承模式為例,李嘉誠最終拆分了家族信托,將次子家族信托的受益權轉讓給長子,讓長子全面掌管企業。
好在,李兆基以提前布局以及巧妙的管理設計,將兩位傳承人的管理區域進行明確劃分,避免區域上的重疊與沖突,這也側面展現其管理藝術。
信托管財
在財富管理和家族傳承方面,李兆基同樣展現出前瞻性眼光與智慧。
為保障家族財富穩定傳承,2004年,他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公司”,打理家族分散在全球的65億美元投資。
同時,借助恒基地產設立家族信托,將家族核心資產裝入其中,由于家族信托的私密性,家族信托管理的財產總額無從獲知。
結合李兆基留下的6家上市公司與千億資產,流傳的關于其千億家族信托的消息,并非毫無根據。
據分析,李兆基家族信托具有多個特點:
首先,在治理機制上,通過家族信托持有名下房地產等企業資產,受益人之間的信托受益比例,會根據對家族企業的貢獻度每五年動態調整,有特別貢獻者還將獲得額外分紅權益;
其次,決策機制方面,家族信托對外的重大決策,需要長子與次子一起簽字,且單項投資不超過50億元;
在生育鼓勵上,每位新增家族成員可獲配價值2億的成長基金,將人口增長與財富增值掛鉤。
李兆基在家族信托中還有一項特別謀劃,實施慈善強制性的要求,他規定家族成員每年捐出一定金額從事慈善事業,家族信托的受益人需拿出不低于信托收益的10%進行捐贈。
李氏也讓其他家族成員進入管理層。
1976年創辦恒基地產時,胞妹馮李煥瓊就參與創業,擔任總司庫;
女兒李佩雯、女婿李寧、外孫女李敬恩等也在集團任職,家族成員在企業中各司其職,共同出力。
投資為善
李本人并沒有沉迷財富帶來的榮耀,依舊行事低調生活節儉,將大量的財力與精力投入到慈善與教育事業中,且有著獨特的慈善哲學。
李氏的慈善觀并非單純的金錢捐贈,將其視為一種講求最大社會效益的投資思維。
他認為,慈善與投資一樣,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將錢要在刀刃上,以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1982年成立的“培華教育基金”就是例證之一。
(圖源:中新網)
該基金旨在為大眾百姓提供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在2006年啟動的“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縣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項目,李兆基李捐出3.3億元人民幣,針對農業技能、建筑、制造業等20余個領域開展培訓。
該計劃累計培訓人數高達123萬,就業率超過93%,為超過340萬農村家庭帶來了希望和改變。
在教育支持方面,他向國內多所頂尖高校的捐贈,合計超過港幣10億元。其辭世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先后發布長篇訃告,以表悼念。
其在突發災難面前也從不缺席。2008年汶川大地震,李兆基基金會及李兆基本人捐贈超5億港元。
李兆基還有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慈善準則——善款額與股市同步增長。
“我的愿望是在恒生指數3萬點時,每年捐出10億元做慈善。”他曾經說。
2018年,香港股市突破3萬點,他隨即履行承諾,以李兆基基金的名義向香港保良局捐贈1億港元,支持總局東翼重建工程。
隨后,他再次發愿:“恒生指數到4萬點,每年捐20億元。”
可惜,股市還未達到這一高度,李兆基便離世,但其投身慈善事業的決心,也令人肅然起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