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談錢傷感情”,可要是這錢是親戚借的,那傷害值簡直直線飆升!最近,我身邊就發(fā)生了這么一件事兒,活生生上演了一場“親戚借錢反目記”。
我有個朋友小李,他的表弟因為創(chuàng)業(yè)資金周轉(zhuǎn)不開,找到他借5萬塊錢。小李想著都是自家親戚,能幫一把是一把,二話沒說就把錢借出去了,連借條都沒打。畢竟血濃于水,他壓根兒沒多想,滿心信任。表弟當時信誓旦旦地保證,最多半年就還,還說以后發(fā)達了肯定不會忘了這份恩情。
可誰能想到,這還錢日期都過去大半年了,表弟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小李自己最近打算買房,手頭正緊,就委婉地跟表弟提了提還錢的事兒。這一提可不得了,表弟瞬間變了臉,一會兒說生意還沒走上正軌,沒錢還;一會兒又陰陽怪氣地說小李不夠意思,這點錢還催。更過分的是,有一次小李在家族群里說起自己買房壓力大,表弟居然在群里冷嘲熱諷,說小李當初借錢的時候就該想到現(xiàn)在的后果,還說小李不體諒他創(chuàng)業(yè)的辛苦,一點親情都不顧。這一番話,直接把小李氣得夠嗆,兩人在群里吵得不可開交,原本親密的表兄弟關(guān)系,瞬間降至冰點,親戚們也都跟著尷尬不已。
其實,像小李這樣的遭遇并不少見。據(jù)相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在民間借貸糾紛里,親戚間的借款糾紛占比相當高,大概能達到20% - 30% 。為啥親戚之間借錢容易鬧掰呢?一方面,很多人礙于情面,借錢時沒有簽訂正規(guī)的借條,也沒明確還款日期和利息等關(guān)鍵信息,一旦產(chǎn)生糾紛,雙方各執(zhí)一詞,很難說清;另一方面,有些人借錢時根本沒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只想著先解燃眉之急,可到了還錢的時候,卻拿不出錢,又不愿意面對催債,只能選擇逃避或者耍賴,結(jié)果就把親戚關(guān)系給搞砸了。
那面對親戚借錢,我們到底該咋辦呢?首先,別抹不開面子,借條一定要寫,這是保障自己權(quán)益的關(guān)鍵。借條上要明確借款金額、用途、還款時間、利息等重要信息,雙方簽字畫押,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這不是不信任,而是為了避免以后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借錢前一定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還款能力,要是對方平時就不靠譜,或者經(jīng)濟狀況實在糟糕,那這錢可得慎重借。最后,如果真的借了錢,到了還款日期對方卻沒動靜,也別不好意思催,好好溝通,實在不行,還能走法律途徑。
親戚之間的感情本應(yīng)珍貴無比,別讓錢成了破壞親情的“元兇”。大家在借錢這件事兒上,還是得多留個心眼,既能幫到親戚,又能守住感情,這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