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根據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順序,可將國民經濟部門劃分為三次產業:
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
三大產業,這是目前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分類方法。
談到產業,我們日常生活以及考試當中,最常見的三個概念分別是產業轉型、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者的區別。
含義
產業轉型
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根據國際和國內經濟、科技、市場等發展現狀和趨勢,通過特定的政策措施,對現存產業結構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調整。
產業轉移
指的是某些國家或地區出于產業轉型的需要,將一部分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是產業在空間上移動的現象。
產業升級
一般指的是產業結構升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通常表現為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國民經濟重心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進而轉向第三產業。
通常情況下,產業轉型就會伴隨著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
以上都涉及到產業結構,那什么是產業結構呢?
在地理當中,產業結構角度主要包括三大產業的比重、主要的優勢產業以及劣勢產業、產業的主要投入要素占比
產業轉型的路徑
①產業延伸
依托原有產業基礎發展下游產業,建立起關聯與配套的產業群。
好處:
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加強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聯系;工業難度小;有利于推動專業化的發展;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有利于促進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產生集聚效益。
②產業更新
利用原產業發展積累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賴原有基礎的全新產業群,把原先的產業資源轉移到新興產業上來,把傳統加工提升為智能制造。
好處:
轉型相對徹底。
問題:
如何利用原有基礎,發展有競爭力的替代產業群,是困難與挑戰所在。
有效途徑:
吸引外資;發展先進技術。
③綜合發展
多種模式的綜合。
影響產業轉型的因素
①資源稟賦
②產業基礎
③發展階段
④市場環境
⑤經濟政策
區域經濟政策直接影響到產業轉型路徑的選擇。
⑥科技水平
⑦地理條件
⑧勞動力狀況
產業轉型的措施
①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替代產業,促進經濟多元化
②立足傳統優勢產業,積極拓展產業鏈
③增強科技創造能力,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④扶持第三產業、高層次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⑤利用本地優勢,重點發展城市經濟
⑥政策支持
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地區衰落的原因
①產業結構單一
②科技水平低,創新能力弱
③產業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低
④資源消耗量大
⑤環境污染嚴重
⑥政策轉移
⑦新興產業的沖擊,傳統產業競爭力減弱
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①要素約束
比如工資上漲、勞動力不足、環保約束加強等,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轉移到要素供給更好的地區。
要素包括勞動力的數量、價格和素質,環保政策,土地與地租水平,資源供給狀況,營商環境,市場,交通,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基礎設施等。
②市場因素
跨國公司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積極向外轉移擴張。
③政策因素
政府對產業轉移進行引導、控制和監管。
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
①由勞動密集型產業,過渡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②由低附加值產業上升到高附加值產業
③由發達地區轉向欠發達地區
全球三次產業轉移
第一次:20世紀50-60年代
美國將鋼鐵、紡織等產業轉向歐洲、日本
第二次:20世紀60-80年代
美德日等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東亞、拉丁美洲
第三次:20世紀80-90年代
發達國家或地區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部分低端制造業轉向東盟及我國東部沿海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對轉出地:
有利
①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
②有利于減少資源消耗,緩解環境壓力,改善人居環境
③有利于促進科研創新,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
不利
①減少就業
②導致產業“空心化”
對轉入地:
有利
①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②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
③有利于擴大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
④有利于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不利
①增加資源消耗,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加劇人地矛盾
②占用農業用地
有利于促進轉出地與轉入地的分工協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發展優勢,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形成完整產業鏈、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訓練題
(2023·遼寧大連·統考二模)白銀市位于甘肅省中北部,礦產資源豐富,曾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的搖籃。經過50年的開發,隨著主要大中型礦山的關閉,白銀市也逐漸出現了危機。2009年起白銀市開始探索城市轉型發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006-2017年間白銀市
A.GDP總量持續快速增長 B.GDP增速波動上升
C.第二產業主導地位增強 D.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2.推斷白銀市城市轉型發展采取的措施
①淘汰產能落后、污染大的工業企業
②轉變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③將傳統產業轉向高精尖領域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④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 2.C
【解析】1.據圖a可知:2006年-2017年,GDP總量在2014年、2015年出現下跌,A錯誤;2006年-2017年GDP增速波動下降,B錯誤;據圖b可知:第一產業比重基本不變,第二產業比重在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因此第二產業主導地位下降,產業結構趨于合理,C錯誤,D正確。故選D。
2.由上題可知:據圖b可知:第一產業比重基本不變,第二產業比重在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因此第二產業主導地位下降,產業結構趨于合理,而第一產業比重基本不變,因此不可能是大力發展灌溉農業,②錯誤;第二產業比重在下降,可能是由于淘汰產能落后、污染大的工業企業,①正確;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可能是由于將傳統產業轉向高精尖領域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也可能是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③④正確,故選C。
(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耦合度是對系統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程度的有效度量。產業發展與能源資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彼此耦合的交互體。遼寧省各地區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的耦合情況如下圖所示,圖中a、b、c分別為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高級度、合理度、集中度的空間耦合分布(縱坐標表示耦合度,橫坐標表示耦合協調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綜合來看,鞍山的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耦合度顯著低于大連。表明鞍山與大連相比
①能源利用效率低②能源利用效率高③產業結構更合理④產業結構不合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提升鞍山的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耦合度的關鍵是
A.加快產業結構升級B.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C.加強交通運輸建設D.降低能源消耗總量
【答案】3.D 4.A
【解析】3.由于圖中a、b、c分別為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高級度、合理度、集中度的空間耦合分布,并且縱坐標表示耦合度,橫坐標表示耦合協調度,由于鞍山的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耦合度顯著低于大連,說明鞍山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對于大連來講要更低一些,①正確,②錯誤。并且鞍山的產業結構相對于大連來說更不合理,③錯誤,④正確,所以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由于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耦合度能夠體現能源利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想要提高能源效率與產業結構的耦合度,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使產業結構更合理,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能夠使產業結構更合理,A正確。居民消費水平與交通運輸建設對能源利用率和產業結構影響相對較小,BC錯誤。降低能源消耗總量并不意味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D錯誤,故選A。
(2023·全國·模擬預測)跨產業升級是企業資源和能力積蓄的量變到戰略性重大調整的質變結果。下圖示意我國S集團跨產業升級路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S集團跨產業升級注重
A.發展下游關聯產業 B.發展新型替代產業
C.收縮區域合作范圍 D.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6.我國鼓勵S集團類企業主動實施跨產業升級,主要由于目前我國( )
A.傳統產業比較優勢減弱B.高端技術領域實力較強
C.人力資源數量逐漸不足D.市場需求規模逐漸擴大
【答案】5.D 6.A
【解析】5.根據S集團跨產業升級路徑可知,該集團的跨產業升級從服裝產業向新能源產業、新型顯示產業升級,上下游關系不明顯,A錯誤;合作范圍由國內到澳大利亞等國外,合作范圍有擴大,C錯誤;結合圖可知,S集團不斷發展新型產業,但是都向高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發展,產業內部都是相關的產業部門,并不是只為了發展新型替代產業而忽視產業上下游關系,最終注重的是增強企業競爭實力,B錯誤,D正確。故選D。
6.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地價的增加,資源的過度開發,與高附加值的產業相比,傳統產業比較優勢減弱,迫切需要轉型,A正確;我國高端技術領域實力較弱,B錯誤; 人力資源數量多,但人力資源的素質有待提高,C錯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不僅對高端產業產品的需求在增加,對傳統產業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的,故不是升級的最主要的原因,D錯誤;故選A。
(2023·全國·模擬預測)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不斷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新興產業發展,進行產業升級調整,2019年佛山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3222.05億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新型產業。下圖為佛山市三大類產業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佛山市由傳統制造業轉向新興產業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產業基礎好 B.新興產業附加值高
C.政府的大力支持 D.勞動力價格上漲
8.佛山新興工業的分布特征是
A.集中為主,少數分散 B.高度集中
C.分散為主,少數集中 D.高度分散
9.該地區布局新興產業的主要優勢是
A.企業距離小,便于行政管理
B.區域產業鏈完整,降低成本
C.距離近,便于不同類型企業技術合作
D.零部件的運輸速度快,節省組裝時間
【答案】7.B 8.A 9.B
【解析】7.由材料可知,2019年佛山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3222.05億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新型產業,據此可推知佛山市由傳統制造業轉向新興產業的主要原因是新興產業附加值高,B正確;原有產業基礎好、政府的大力支持、勞動力價格上漲是其產業轉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錯誤。故選B。
8.由材料可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是佛山三大新型產業。讀佛山市此三大類產業的空間分布圖可知,其分布整體呈現出集中為主,少數分散的特征,A正確,BCD錯誤。故選A。
9.由材料可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是佛山三大新型產業,既有新材料、新能源,也包括高端裝備,涵蓋了產業的上中下游,說明該地產業鏈完整,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B正確;讀圖可知,三大類新型產業集中為主,距離近,便于企業聯系與合作,但非主要優勢,AC錯誤;交通運輸網完善,零部件的運輸速度快,節省組裝時間是其布局的優勢之一,但并非主要優勢,D錯誤。故選B。
10.(2023·山東泰安·統考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產業用地是指城鎮范圍內的第二、三產業用地,依用地來源是否已被建設占用可將其分為存量用地和新增用地。廣州市城鎮化和經濟的發展速度快、水平高,其城市土地供應與產業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具有典型代表性。下圖為2008—2019年廣州市第二和第三產業供地比重及中心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產業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變化。雖然廣州第二產業供地比重總體降低,但其內部的電熱燃氣及水生產供應和建筑業的供地比重卻略有增加。
(1)分析2008—2019年廣州中心城區產業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遠高于郊區的主要原因。
(2)依據廣州第二和第三產業供地比重變化趨勢推測廣州經濟結構的轉型方向。
(3)從城鎮化角度,說明建筑業供地比重略有增加的原因。
【答案】(1)中心城區土地面積有限,且已建設占用的區域面積占比高,對原有低效建設用地的更新、改造和挖掘,是供應第二、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土地來源,故(產業用地中)存量用地占比高;而(近、遠)郊區的土地面積大,已建設占用的區域面積占比低,第二、三產業發展可征用的未建設土地多,(產業用地中)以新增土地為主,故存量用地占比低。
(2)第三產業供地比重一直遠高于第二產業,且與第二產業供地比重的差距在拉大;說明城市經濟結構逐漸向服務業轉型。
(3)隨著廣州經濟和城市的發展,人口規模增加、用地規模擴大,對商業樓宇、住房、配套市政等各類基礎設施需求增加,所需用地多,故建筑業供地比重上升。
11.(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市是我國第一批沿邊開放的城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城市毗鄰是該城市發展的絕對區位優勢。由于聯系哈爾濱、沈陽等地的鐵路建成通車,黑河市成為黑龍江省北部沿江地區的交通樞紐。圖左示意2007~2017年黑河市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圖右示意2006~2017年黑河市常住人口的變化。
(1)描述2007~2017年黑河市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征。
(2)簡述2007~2017年黑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原因。
(3)分析黑河市常住人口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答案】(1)第一產業整體波動增長,第三產業波動下降,第二產業整體變化較小(相對穩定);整體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第二產業過少,農業占據主導地位。
(2)缺乏完善的工業基礎;東北地區耕地面積較大;人口不斷流失。
(3)產業從業人員結構發生變化;人口流失,同時城市用地規模變大,易造成城市“空心化”;資源開發利用率下降;城市經濟發展緩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