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俗稱為茶油,是我國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油。它既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用油需求,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一份力量。
近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了《油茶籽油》國家標準修訂征求意見稿,擬替代2018年版標準。
新國標不僅是行業“緊箍咒”,更是企業升級的“風向標”。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四個主力油種國標(《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也已啟動修訂工作,將進一步規定植物油的有關營養和安全指標。
那么,茶油國標修訂意見稿率先登場,其中“劇透”出哪些關鍵指標?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業界關注,從而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亮點一:明確營養聲稱指標,有利于突出健康價值
油茶籽油中含有多種微量營養成分,主要有甾醇、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角鯊烯和多酚。這些營養物質分別具有降低膽固醇、延長細胞生命、促進血液循環、抗氧化等健康益處。
意見稿增加了油茶籽原油中營養成分的“聲稱指標”:
- 甾醇總量范圍為100~4000 mg/kg,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總量為100~1000 mg/kg,角鯊烯含量45~370 mg/kg,多酚含量2~45 mg/kg。
明確含量指標,為茶油的營養聲稱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利于引導消費者關注茶油的健康價值。
亮點二:細化脂肪酸組成分類,有利于科學選油
意見稿在油茶籽油基本組成和主要物理參數中增加了“不同雙鍵位置脂肪酸組成”,從脂肪酸營養特征的角度設定了茶油三大類脂肪酸的組成范圍。
- ω-3脂肪酸(ND~1.4%)
- ω-6脂肪酸(3.8%~14.0%)
- ω-9脂肪酸(68.0%~87.0%)
其中“ω-9脂肪酸”通常指油酸,茶油的油酸含量高達68%~87%,接近橄欖油,其“東方橄欖油”的定位將更清晰。
這一組成分類從分子結構層面揭示茶油脂肪酸的營養特性,幫助消費者更科學地選擇食用油。
亮點三:嚴控加工污染物,保障食品安全
針對油脂精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國標意見稿新增三項質量指標限制。
- 反式脂肪酸 :限量 浸出油≤2.0%、水酶法與壓榨油≤0.3%;
- 3-氯丙醇酯(以3-氯丙醇計):限量≤2500 μg/kg;
- 縮水甘油酯(以縮水甘油計):限量≤1000 μg/kg。
這三種物質是油脂加工的過程污染物,主要在油脂精煉的脫臭過程中生成。2023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將 3-氯丙醇酯和縮水甘油酯作為食用植物油的風險監測指標,
新標準一旦實施,將倒逼企業優化精煉工藝,降低或消除污染物,從而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亮點四:與國際標準接軌,推動茶油走向世界
我國于2021年向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提交油茶籽油法典標準提案,2024年11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47屆大會決議,油茶籽油被納入《冠名植物油標準》(CXS 210-1999),有利于茶油在世界范圍內的認可和推廣。
此次國標修訂與國際標準高度協同,主要體現在:術語英文名稱統一為“Camellia seed oil”;新增的甾醇、生育酚等指標結合了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污染物限量參照歐盟相關法規。
這一舉措將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助力我國油茶籽油開拓國際市場。目前,我國油茶籽油年產量約100萬噸,2025年目標達200萬噸,國際標準的背書將為其出口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油茶籽油》國家標準的修訂,是我國茶油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對行業的規范,增加消費者對茶油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引領生產經營企業奔向新高度,擦亮“東方液體黃金"的金字招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