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網(wǎng)友說葉挺離開了黨10年,如果參與授銜,很難評上元帥。
最主要的依據(jù)是周士第離開了黨6年,本來是妥妥的元帥資格,卻成為了上將。
網(wǎng)友那么想,也不無道理。因為在南昌起義的時候,周士第的隊伍很強,他在軍事上的地位比朱老總還高。三河壩狙擊戰(zhàn),第25師就是周士第的,如果他留下來,以后的地位可想而知。但關(guān)鍵是周士第要離開隊伍去上海尋找黨組織,于是千斤重擔就給了朱老總了。
但又不能簡單地這樣類比,因為南昌起義的部隊有20000多人,周士第只是其中3000人,而且第25師并不全是周士第的,在南昌起義之前,周士第是第25師的73團團長,來到南昌后,周士第才被任命為25師師長。
我們可以說,沒有周士第,解放軍的歷史也可以書寫;但如果沒有葉挺,解放軍的歷史真的不知道怎么開始說起,因為解放軍的歷史真的要從葉挺開始說起。
一、我黨掌握的第一支武裝是由葉挺統(tǒng)領(lǐng)
1924年11月初,在征得孫中山先生的同意后,周恩來在廣州負責組建了“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最早一支革命武裝。
1925年底,以鐵甲車隊為基礎(chǔ),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也就是著名的“葉挺獨立團”,葉挺為該團團長。
第四軍之所以有鐵軍的稱號,完全是葉挺過人的軍事天賦,在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戰(zhàn)役中,威名遠震,葉挺的名氣早就打出去了。
要追溯人民軍隊的最初歷史,必然繞不開葉挺。
二、南昌起義的部隊絕大部分和葉挺是有關(guān)聯(lián)
南昌起義的2萬多部隊,除了賀龍第20軍共計7000多人,歸賀龍統(tǒng)轄外。
其他部隊可以說都和葉挺有關(guān)。
第11軍24師,共計5500人,本身就是11軍副軍長兼24師師長葉挺統(tǒng)轄;
第11軍25師73、75兩團3000人,師長周士第;第11軍第10師,共計5000人,師長蔡廷鍇;他們當然也也聽11軍副軍長葉挺的。
因此,實際算起來,葉挺的部隊有13500人,差不多是賀龍元帥部隊的一倍,而且全部是戰(zhàn)斗力強大的正規(guī)軍,葉挺手下的骨干人物中,幾乎清一色都是軍校學生畢業(yè)。
要說人民軍隊建軍的南昌起義,必然也繞不開葉挺的貢獻。
三、紅四軍之所以叫紅四軍也和葉挺有關(guān)
葉挺的名氣太大了,在我軍初創(chuàng)時期,極具影響力!
為什么朱毛在井岡山會師后,要將“工農(nóng)革命軍第1軍”改編成“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即大名鼎鼎的紅四軍,而不選擇叫做紅一軍、紅二軍或者紅八軍呢?
按照官方解釋,朱毛將自己的軍隊命名為“第四軍”,是希望打造一支像北伐軍“第四軍”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鋼鐵之師,用劉伯承的原話就是:為了繼承北伐戰(zhàn)爭時期國民革命第4軍“葉挺獨立團”的光榮傳統(tǒng)。
毛主席和朱老總創(chuàng)立的部隊,就是打出共產(chǎn)黨自己旗號的第一支武裝,他們也要繼承“葉挺獨立團”的光榮傳統(tǒng),可見葉挺對于人民軍隊影響之深遠。
可以說,從我黨領(lǐng)導下的第一支武裝,到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第一槍的南昌起義,再到打出共產(chǎn)黨旗號的紅四軍,人民軍隊重大的事件,都和葉挺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他授銜,如若不能為元帥,是不可能的,這不應有爭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