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生兒的誕生,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與未來。為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是醫療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2025年3月24日,渭南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醫師團隊,前往大荔縣婦幼保健院開展新生兒復蘇技術專項指導工作,全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新生兒救治能力。
深入病房,精準指導疑難病例
活動伊始,新生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包曉玲及骨干團隊成員走進大荔縣婦幼新生兒病房,對危重癥及疑難病例患兒進行床旁查房。在細致詢問病史、查體評估、病歷分析后,針對患兒呼吸支持、感染防控、營養管理等關鍵環節給出優化建議。期間,雙方圍繞基層醫院常見的新生兒救治難點展開討論,為后續的復蘇培訓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戰化”切入點。
聚焦指南,理論實踐雙軌并行
培訓環節,副主任包曉玲以最新版國際新生兒復蘇指南為核心,圍繞“黃金一分鐘”復蘇原則,詳細講解了新生兒初步評估、正壓通氣、胸外按壓、藥物應用等關鍵步驟的更新要點。強調新生兒復蘇成功離不開團隊協作與流程標準化,每一步操作都要精準、迅速。
隨后,采用高仿真模擬教具,組織縣婦幼醫護分組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場景演練。從快速評估、氣囊面罩通氣到緊急氣管插管,我院骨干團隊全程觀察記錄,針對團隊分工、操作節奏、器械使用等環節即時糾偏,確保技術規范落地。
視頻復盤,打造沉浸式學習閉環
此次活動創新引入“視頻復盤”模式。演練結束后,全體人員集中觀看現場操作錄像,結合指南標準逐幀分析操作細節。副主任包曉玲及骨干團隊成員通過“病例回顧+互動提問”,對復蘇流程中的亮點與不足進行深度剖析,重點講解基層易忽略的“保暖措施”“通氣有效性判斷”“團隊溝通效率”等問題。這種直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式,幫助參訓醫護快速查漏補缺。
活動尾聲,副主任包曉玲表示,新生兒復蘇能力是基層醫療機構的“生命線”。未來將持續搭建幫扶平臺,通過遠程會診、技術輪訓等方式,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大荔縣婦幼新生兒科王芳副主任感慨,此次指導更新了技術理念,強化了醫護團隊的協作意識,為縣域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新生兒的每一聲啼哭,都是對醫護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生命守護的承諾。渭南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將持續踐行“技術幫扶、資源共享”使命,攜手基層醫院共筑新生兒健康防線,讓生命的朝陽在每一寸土地上溫暖升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