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許世友上將是出了名地愛憎分明,性如烈火,牛脾氣上來了是誰也拉不住。
但許將軍此生唯一佩服兩個人,一位是毛主席,他在毛主席面前像個晚輩,對毛主席的指令遵守到位。
另一位是周總理,他視周總理如兄長,十分地恭敬。
在革命老將里,許世友又是出了名地愛喝酒,會勸酒,戰友來訪難免擺上幾瓶酒,如果對方說不會喝,他就說那是怕老婆,如果對方說身體不好,他就說那是怕死,直至雙方酩酊大醉方可罷休。
久而久之眾人是苦不堪言,周總理聽說許世友嗜酒如命這事后,是親自給他寫了封規勸信,許世友看完信后,果然在喝酒這事上收斂了很多。
可有一件事不論周總理怎么規勸,他是一反常態,死活也不肯答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誰能惹得許將軍肝火大動、老死不相往來呢?
走出功德林
這還得從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發生的一件重大政治事件說起,1959年,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上,彭真宣讀了毛主席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特赦的建議。
于是12月4日,全國的戰犯管理所共有33名戰俘被釋放,其中就有關在北京功德林里的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10人。
王耀武手捧釋放令,興奮不已。更令其想不到的是,10天后他竟然被告知,周總理要來接見他們。
會面那天,一向人情練達的王耀武也有些忐忑不安,席間周總理幽默的話語,爽朗的笑聲讓眾人緊張的情緒紓解大半,結束后周總理還不忘鼓勵大家告別過去,掀開新篇章。
王耀武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話說他在功德林里就是有名的積極分子,出了功德林更是洗心革面,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生活。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他先是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沒幾年又成了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每個月的工資就有150元,還能多次參加國慶等重大活動。
可以說我黨和人民政府對于這些曾經誤入歧途但能改惡從善的國民黨將領,一直是以寬厚政策處理的。
對于以上種種,明白人王耀武自然是感恩戴德,他在國民黨部隊里時就是出了名的愛“走動”,或許是出于對自己過去錯誤的贖罪心理,亦或是想要一笑泯恩仇交新朋友。
總之王耀武打算去拜訪當年與他在華東戰場交手的華野將領們,其中自然就有粟裕和許世友,但是這兩位將軍對于王耀武的到訪態度卻是大相徑庭。
王耀武與粟裕
先來說粟裕,新中國成立后曾有人問他,黃埔出身的國民黨將領里誰最出色,粟裕提到了杜聿明和王耀武。
由此可見雖然立場不同,但戰神粟裕還是很認可王耀武的軍事指揮才能。
都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道理雖簡單但當時國民黨將領卻很難做到,他們普遍傲慢、輕敵。
而這份自視過高的勁來自老蔣,要知道他可是在解放戰爭初期就放出狠話“要在三個月內消滅共產黨”。
但王耀武卻不同,他不但腦筋活絡,還懂得察言觀色,審時度勢,完完全全是從一個餅干店打雜工,一路摸爬滾打上來的。
王耀武也是國民黨部隊里少有的對我黨部隊有著清醒認知的將領,而這份“了解”正始于他與粟裕的“結仇”之戰-譚家橋。
王耀武本是黃埔三期生,畢業后也是按部就班參加第二次東征,又歷經北伐,沖鋒陷陣勇猛無敵是一路開綠燈式晉升,因成功堅守住宜黃而引起了老蔣的主意,將其任命為“補充第一旅”的旅長,雖然掛著“補充”二字,但這支部隊著實也是兵精糧足,不容小覷。
1934年12月,紅十軍團的3個師在湯口會合后,發現了王耀武補充第一旅的行蹤,軍團首長決定在譚家橋設伏殲滅敵部。
當時雙方兵力是差不多的,雖然紅十的裝備不如補充第一旅,但因為是突擊,打得就是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按正常來說,紅十軍團還是有勝算的。
值得一提的是,紅十軍團長還是黃埔一期的劉疇西,事實證明身為“老資格”的他確實沒把黃埔三期的“后輩”王耀武放在眼里。
王耀武
王耀武雖然中伏了,卻并沒有被動固守,而是向十軍團側背發起攻擊,迅速搶占制高點,這種迅速反擊的戰術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中并不多見,于是戰局是硬生生被王耀武逆轉了。
此戰的結果是后輩王耀武完勝,而那時的粟裕還只是參謀長,連軍委委員還不是,譚家橋的失利給粟裕帶來極大的傷痛,也讓他牢牢記住王耀武這個名字。
譚家橋一戰王耀武雖然勝了,但我紅軍頑強意志和作風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即便多年后他仍是無限感慨說道:
“(紅軍)三次沖鋒雖然受挫,但斗志昂揚。特別是胡天桃師長,他被俘時身穿三件全是補丁的單衣,褲子破爛不堪,就連腳上的兩只草鞋也不是一對,干糧袋里除了破碗別無他物,就跟普通的戰士一樣。”
雖然紅軍隊伍里“當官”的和“當兵”的沒分別這事,許多國民黨將領都知曉,也不以為意,可王耀武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有一次他與友人閑聊時說:
“(解放軍)那邊都叫員,統稱指戰員,咱們這唯恐看不出個高低,叫司令官還不行,得叫司令長官。”
一向高高在上慣了的國民黨將領們對此是不屑一顧,獨獨王耀武一針見血道:
“人家的心思都在下面人身上,咱們都用來琢磨上面人。”
由此可見,雖然王耀武在國民黨里也是出了名的“送禮高手”,但他也深知“腐敗”乃國民黨內毒瘤,自上而下的“輕敵“思想更是國民黨部隊屢屢“打敗仗”的源頭。
只可惜被“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思想束縛的王耀武,還是選擇跟老蔣一條道走到黑。
譚家橋一戰13年后,小參謀粟裕已經成為華野大軍的實際指揮者,王耀武也升至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
只不過比起整天看地圖,操心要如何打好仗的粟裕來說,王耀武實在是太忙了,他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兩軍對壘前,他是一面布置防守,一面還得給妻子打電話,細細交代生意場上諸多雜事。
對壘結果不言而喻,三日萊蕪激戰過后,國民黨綏靖區前進指揮部、兩個軍部、7個師共5萬多人被殲滅,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等17人被俘。
王耀武難免被老蔣狠批一頓,他自己也破口大罵李仙洲:
“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三夜共軍也抓不完啊。”
但是即便王耀武自己率領10萬人也沒能守住濟南城,而在這場戰役中他是直接對上了許世友。
王耀武與許世友
1948年夏天,豫東戰役過后,華東大地只剩下孤零零的濟南王耀武集團,彼時經過“以戰養戰”的華野是日益壯大,拔掉“王耀武”這顆礙眼的石子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中央軍委研究決定仍以粟裕為全軍指揮,粟裕打算以兵力的四成來攻城,六成防援軍,許世友則擔任攻城部隊的司令員。
大戰之前,老蔣一方面對王耀武下了“死守濟南城”的命令,一面給他畫大餅,如果王耀武被包圍,他是肯定會派出援軍來救王耀武的。
濟南戰役正式打響后,我軍是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徑直殺到濟南城下,絕境中的王耀武向老蔣發出“突圍申請”電報,結果是遭到蔣介石的嚴厲訓斥,要求他務必固守。
王耀武捏著老蔣回復的電報,在“援軍”二字旁是畫了大大的叉。原來老蔣之前答應把整編74師172團全部運過去,但轉了7個連的人后就沒后續了。
這是因為當時華野10縱隊已經在攻擊濟南機場了,國民黨的運輸機看到炮彈落到跑道上,于是掉頭就走壓根不敢降落。
眼見濟南城已是搖搖欲墜,王耀武又瘋狂地給杜聿明打電話,質問他的徐州援軍怎么還沒來,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杜聿明自然不會讓徐州的部隊和解放軍硬碰硬,推諉間王耀武在電話里直接破口大罵起來。
王耀武放下電話后,沉思半晌后,做了一個極其明智的決定:釋放所有關押的共產黨員和解放軍官兵,并發放路費一個也不準傷害。
由此可見王耀武身為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但他不是死腦筋,更不會學張靈甫的那套“自殺殉國“,是緊要關頭絕對會為自己留后路的人。
濟南城破之時,王耀武是把指揮權向參謀長羅辛理一扔,自己脫下軍服,換上破衣爛襖,躺在板車上,化裝成受傷的老百姓出逃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出逃半路上王耀武還是被俘了。
據說王耀武在審訊時供述,他們(國民黨)總是落后,共產黨總是進步,見到共產黨整風,他也叫下邊整風,結果不管用,援軍未到,士兵們士氣低落。這些是自己兵敗的主要原因。
多年后,經過功德林改造,并且表現優異的王耀武毫不意外成為首批特赦人員,重獲新生的他,是急不可耐地想要見華野將領們一面。
粟裕將軍性格溫和,二人會面的過程也比較順利,可以說的確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句話。
只是輪到許世友時,王耀武卻是結結實實吃了個閉門羹,盡管周總理出面從中調和,許世友仍是不肯讓步。
而讓許將軍執拗如此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濟南攻城時我軍傷亡很大,8天攻堅戰的代價是2.6萬將士傷亡,冰冷數字的背后是鮮活的生命。
第二個讓許世友無法原諒的是,雙方戰士在內城爭奪戰中,國民黨無恥地使用了毒氣彈,戰場上使用毒氣彈是極其不人道,嚴重違反戰爭公約的行為。
任何事情都有底線,身為軍人的王耀武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關于“使用毒氣彈”這事,王耀武一直堅持是參謀長羅辛理的自作主張。
但是在許世友看來,不管王耀武是“佯裝”不知也好,真不知情也罷,身負總指揮一職的他肯定是脫不了干系。
再加上許將軍在部隊里是出了名的“愛兵如子”,攻城的時候他“一手帶大”的華野9縱是整連整連的傷亡,尖刀排犧牲的戰士們身上沒有彈孔,全是刺刀扎的血窟窿,許世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入城時聽聞醫院有個叫郭由鵬的敢死隊員一直想見自己,許世友是立即放下手頭工作趕赴醫院,探望郭由鵬。
許在得知郭一直放不下身在上海從未見面的女兒后,馬上答應對方打下上海后,去幫助探望孩子。
事實上想在偌大的上海尋找一個孩子,無異于大海撈針,但一諾重千金,更何況是拼死血戰將士的遺言,許世友是發動上海熟人力量,四處打聽,終于找到了烈士遺孤。
他到了上海后還專門探望了郭由鵬的女兒,這就是許世友愛兵如子的體現。
或許許世友有多愛兵,他心里對王耀武的芥蒂就有多深,因此不管是立場不同也好,軍令難違也罷,他是鐵定不可能跟對方一笑泯恩仇,把酒言歡的。
最后
在戰爭年代,我軍基層帶兵人員中肚子里有墨水寥寥無幾,但偏偏是這些講不出大道理的“官”在戰士們中威信很高,因為他們往往能身先士卒,模范帶頭,帶兵的人對戰士們獎懲守信,戰士們才能心悅誠服的執行命令。
一個部隊的作風是指導員帶來的,只有“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才能凝聚起戰士們排山倒海的力量,這就叫上下一心。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王耀武雖懂軍事,對于對手也有足夠的敬畏心,但他對我軍的了解不算透徹,更沒有完全認識到兵敗的原因,國民黨的失敗不只是在軍事,更重要是敗在人心。
參考資料: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兵敗譚家橋到孟良崮大捷 “戰神”煉成記》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720/c85037-30160348.html
中國軍網《密切官兵關系要訣:言出必行、講誠守信》
http://www.81.cn/yw_208727/16237793.html
文匯報 《 《特赦1959》原型人物王耀武:毛澤東曾讓羅瑞卿轉告“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
https://m.163.com/dy/article/EMCIE48605506BEH.html?spss=adap_pc
《上將許世友的家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