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美國《國會山報》評論員艾倫·庫珀曼的一篇文章,引起輿論軒然大波。文章動機不好說,但至少看起來像是一篇“馬屁文”,吹捧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觀點大多正確”,并輕蔑地嘲諷澤連斯基,對美國有“天真幻想”。的確,特朗普在瓜分烏克蘭的事情上贏得很爽,但也忘記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注定了美國會在一路“勝利”中,走向墳墓。
特朗普上臺之后,成功將烏克蘭問題工具化。既向國內展示“強硬止損”的姿態,又為美俄關系緩和鋪路。然而,這種“勝利”的代價是什么呢?是盟友體系的動搖。更進一步說,美國霸權支配世界的“游戲規則”下,美國是最高一層,而美國和歐洲的盟友體系,就是制定出來的第二級“金字塔”。這一級金字塔的動搖,美國就沒法繼續沿著老路在走。在系統性衰落的背景下,美國靠自己一個國家,沒法支配全世界的資源。
為什么會動搖?在俄烏問題上,歐洲多國對美暫停軍事援助反應激烈,法國總理直言“歐盟需自主替代美國支持”,捷克總理則呼吁“歐洲政策亟需根本性轉變”。這些表態,其實折射出一個殘酷現實,當美國為短期利益拋棄烏克蘭時,其他盟友難免產生“唇亡齒寒”的危機感。
美國的悖論在于,其霸權秩序依賴于盟友對“安全承諾”的信任。然而,特朗普的“交易外交”徹底動搖了這一根基。他一邊要求烏克蘭“自行解決沖突”,一邊向俄羅斯釋放和解信號,甚至擱置對俄戰爭罪行的追責。這種雙重標準讓歐洲意識到,美國的安全保障已淪為可交易的籌碼。波蘭外交部直言“特朗普決定前未與盟友磋商”,匈牙利則支持暫停軍事援助,進一步凸顯北約內部的分裂。若美國繼續將盟友視為“提款機”而非伙伴,其全球領導力的瓦解將不可逆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