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今年1月哪吒在經歷了降薪、CEO出走之后,在外界神經最緊繃的時候,突然爆出了官網崩潰的烏龍。
那會兒極越的事情剛剛發生沒多久,關于“哪吒倒閉”的傳聞那叫一個甚囂塵上。
不過哪吒很快出來辟謠說,是因為服務器配置升級過程中出現了技術故障,才導致官網直接宕機了一整個晚上和大半個白天。
并且表示會對網絡上的倒閉謠言“截圖取證”。
反正簡單來說,想表達的就是一句話:“我們沒有倒閉”。
當然倒閉肯定是沒有倒閉的,只不過是經歷了全員降薪50%、拖欠供應商貨款、4S店大面積退出之后元氣大傷,被外界窺盡了狼狽姿態罷了。
哪吒員工上海總部
幾個月過去,哪吒的情況不能說有什么好轉,反正基本上是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還有哪吒“優化研發團隊”的消息,據說研發測試相關的年前基本上就走的差不多了。
據一些哪吒員工說:“現在還留下的每個月只有半薪,每天象征性打卡,也沒有任務。”
截至2025年3月,哪吒總負債已接近百億,其中三分之二為拖欠供應商的款項。
位于上海的辦公大樓里,討債的供應商與焦頭爛額的高管形成了荒誕的共生關系——前者打地鋪、拉橫幅,后者則反復推銷“債轉股”方案:70%債務轉為股權,剩余30%分期償還。
“每天都看見供應商來人討債,被帶走,再來人討債這個循環。”“在職員工申請欠薪仲裁,公司直接按上海最低工資標準2690發放。”
盡管如此,關于“解散研發團隊”的消息,哪吒前幾天又出來辟謠,表示系不實傳聞,要法律追責。
而就在哪吒辟謠的第二天,哪吒在曼谷經銷商大會上,和泰國汽車金融機構NLTH達成合作,獲得100億泰銖(約21.5億元人民幣)授信支持,宣布要建東南亞"生產基地"。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哪吒在最危險的時候成功從泰國化到了緣(要還的)
想必不少朋友很好奇,負債累累的哪吒為何還有人愿意給錢?
實際上作為巔峰時期銷量遙遙領先的知名國產新能源,我們必須承認哪吒基本盤還是挺穩的。
比如,哪吒仍保有46萬用戶基盤和184家海外銷售渠道,這為資方提供了“觸底反彈”的想象空間;
盡管國內銷量暴跌至月均百輛,但其2024年海外銷量卻逆勢突破3萬臺,尤其在東南亞市場,哪吒X以“低價高配”策略搶占入門級電動車份額,成為泰國街頭僅次于比亞迪元PLUS的存在。
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反差,讓資方嗅到了“奇瑞式翻身”的可能——畢竟奇瑞就是靠海外市場從破產邊緣爬回全球銷量前十。
其次,方運舟接手哪吒后,將月度運營成本砍掉70%,關閉冗余直營店,說服134家核心供應商簽署20億元債轉股協議,甚至將南寧工廠全力轉向出口車型生產。
這種狠勁,非常恰到好處的契合了資本對“困境反轉”標的的偏好——畢竟,當估值從250億暴跌至60億,抄底成本已足夠誘人。
而獲得泰國100億泰銖授信后,哪吒大概率會以此為契機,將重心轉向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市場:
哪吒計劃在印尼新增30家門店,在巴西復制“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甚至將東南亞工廠產能提升至年產10萬輛。
方運舟的算盤很清晰:利用“一帶一路”政策紅利,避開國內與蔚小理的正面廝殺,在發展中國家復制哪吒V的“低價走量”神話。
不過吧,黑馬覺得哪吒的海外突圍之路或許不太樂觀——
在泰國,哪吒X售價折合人民幣18萬元,比國內貴出5萬元,卻要直面比亞迪海鷗的降維打擊;在巴西,售后配件短缺導致車主平均等待維修時間長達3個月,品牌口碑尚未建立便已搖搖欲墜。
而哪吒的"東南亞突圍戰",本質是一場沒有退路的豪賭。
若資金遲遲不能到位,工廠可能永久停擺;若海外銷量不及預期,故事將徹底破滅。
但換個角度看,這場危機也撕掉了新勢力“唯銷量論”的遮羞布,迫使行業回歸本質:沒有技術護城河的企業,即便僥幸續命,也難逃下一輪淘汰。
畢竟,神話中的哪吒能以蓮藕塑身再戰天庭,現實中的車企如果只剩PPT和債務,終究只是資本游戲中的一粒塵埃。
撰文:柯然
編輯:小馬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