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的報道,美國副總統夫人將率領代表團訪問格陵蘭島。丹麥一方對此非常不滿,其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表示:美國正在對格陵蘭島施加“不可接受的壓力”。
因為格陵蘭島剛剛舉行完議會選舉,之前的反對派民主黨順利上位,成為當地議會的第一大黨。格陵蘭島民主黨明確拒絕并入美國版圖的可能。那么此時美國派遣代表團訪問格陵蘭島,是拉關系還是恐嚇呢?目前沒有明確的預判,但對于丹麥來說,這是一種不可接受的壓力。
自從特朗普政府明確表明對格陵蘭島的領土主張后,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這個非常容易讓人忽視的地方。其在北極的地理位置,還有豐富的礦產都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大家也明白,一旦美國真的控制住了這里,對于美國來說是一本萬利的合算買賣。
可格陵蘭島一旦被美國實際控制,那么對于世界會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必然會引發生態危機。
從特朗普的從政經歷可以看出,他是傳統能源、工業產業的政治代言人,政策上優先經濟利益,對于生態環保問題壓根不關心。尤其是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很難讓這些傳統工業強國在犧牲自身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快速轉型。
那么格陵蘭島一旦被美國控制,其礦產資源會被大肆開發。那么在開發過程中,就會導致北極更多的冰蓋融化,繼而加劇全球變暖,促進海平面上升。對于沿海國家來說,沿海地區會遭到嚴重的生態威脅。對于大洋洲一些海拔只有幾米的島國來說,那就是物理滅國的災難。
而且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壞便很難恢復。稀土開采和石油勘探除了加劇冰川融化,也會增加環境污染。格陵蘭島雖然是有主權的,但北極是全人類的。北極的生態環境出現災難,對于全球來說都會造成各種影響。
那時候,即使美國換屆選出別的總統,也無法彌補對北極生態的傷害。
其次,就是當地的人文環境。
格陵蘭島90%的居民為因紐特人,其傳統文化依賴極地生態,與現代工業文明格格不入。丹麥管理格陵蘭島這些年,一直在平衡工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如果美國介入,那么平衡極有可能打破。因紐特人與美國之間一旦引發文化沖突,就會威脅當地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F代文明的標準并不是誰有錢就模仿誰的文化,文化多樣性共存才是最好的選擇。
除了格陵蘭島可能受到傷害,丹麥所受的傷害正在慢慢加劇。作為格陵蘭島法律上的宗主國,又是北約與歐盟的成員國,丹麥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尊重,哪怕是一點點。若美國繼續施壓,可能迫使丹麥在安全依賴與主權尊嚴間抉擇,進一步撕裂北約內部團結。
美國的“奪島”計劃公然違背國際法中的領土主權原則。特朗普以“經濟安全”為借口吞并他國領土,實質是“新帝國主義邏輯”。若此模式被效仿,可能引發全球范圍內對小國領土的蠶食。
比丹麥更尷尬的是歐盟,歐盟若支持丹麥,將加劇跨大西洋關系的裂痕;若妥協,則暴露歐盟在安全自主性上的脆弱。
美國對格陵蘭島的爭奪,表面是資源與地緣利益的博弈,實則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一次重大挑戰。若其野心得逞,將開啟“強權即真理”的新帝國主義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