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將聚焦做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進軍家庭機器人行業。
作 者 丨 宿藝
編 輯 丨 子淇
中國TOP手機企業如何進軍機器人賽道?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公開表示:“布局機器人賽道與vivo深耕手機行業的能力積累高度匹配,同vivo產業共榮的經營理念高度契合” 。
2025年是vivo成立的第三十周年,也是vivo連續作為博鰲亞洲論壇戰略合作伙伴亮相博鰲論壇的第四年。在今年的大會上,vivo帶來了藍科技矩陣、vivo混合現實頭顯設備、6G等最新技術及實踐成果,更兌現了上一年表示“將發力機器人行業”的預期,官宣成立“vivo機器人實驗室”,表示將聚焦做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進軍家庭機器人行業。
當前,得益于技術質變、政策支持、資本關注與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機器人行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期。行業大熱背景下,每一家頭部科技企業的入局都會在技術、產業及市場層面引起震動,都有可能改寫游戲規則,而vivo的到來更是如此。
業界多有議論,一貫以低調、審慎、專注著稱的vivo,為何踏入“風很大”的機器人行業,并選擇直面用戶的家庭機器人?
在《壹觀察》看來,這是vivo站在歷史新舊技術交疊期的一次取勢、明道與優術,更是vivo沿著“搭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這條長期主賽道,向前邁出的關鍵一步。
取勢:探尋有意義的改變,順勢而為
“取勢、明道、優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戰略思維框架,可追溯至先秦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其中“取勢”意在確立方向,“明道”講求厘清戰略與原則,“優術”是優化具體的方式方法,確保目標順利實現。
先看“取勢”。《孫子兵法·勢篇》中提出:“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也就是說,善于用兵打仗的人總會創造或利用有利的形勢來取勝,并且能夠選用合適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人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反觀vivo入局家庭機器人賽道,同樣可以看到其應時“取勢”的根本謀略。
一方面,vivo追求的“本原”一直是“探尋對用戶有意義的改變”,而家庭機器人既是科技應用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順應用戶需求走勢的選擇。
在本次博鰲論壇年會的演講中,胡柏山表示vivo將聚焦消費級市場,做個人和家庭場景的機器人產品,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用戶的真實生活。這意味著,在機器人風起的大勢下,vivo真正瞄準的應該是機器人在家庭服務、養老、教育、健康等領域的個人場景化應用,而這實際也在順應人們長期以來對機器人產品最真實、最迫切的期待。
與此同時,由于算力、形態、續航等硬性條件限制,目前手機上仍然難以承載和實現更復雜的AI體驗,而機器人產品則可以很好打破這一限制,更深度地釋放AI服務于人的潛力。對于vivo來說,在家庭機器人領域的場景化創新成果,還有機會進一步反哺手機產品,同步創造更多對用戶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入局家庭機器人賽道之于vivo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vivo完全可以順承過往累積的優勢,一展所長,甚至快速賦能行業發展。
此前,在面對“是否會造車”的外界疑問時,vivo都會反復強調:“我們看一個產業或者一個新的賽道,不會看是不是風口,也不會單純的看市場規模,而是去看與我們的核心能力是否匹配,以及我們能不能進去給用戶創造價值。”如今從這一角度再看,機器人確實比汽車行業更適合vivo進入。
首先,機器人行業對AI技術的依賴性極高,而vivo早在2018年就已成立vivo AI全球研究院,以“過飽和式投入”推動AI技術創新與應用突破。截至2024年10月,vivo在AI領域的投入已超過230億元。
作為業內布局最早、投入力度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vivo當前擁有超千人的AI研發團隊,推出包含五款不同參數量級大模型的藍心大模型矩陣,可以全面滿足用戶在自然語言理解、文本生成、智能對話等核心場景中的需求,同時還已經將AI技術延伸到視覺、聽覺等具體功能層面,率先為聽障視障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AI助力,這些都為vivo后續打造家庭機器人能力提供了技術與應用經驗儲備。
其次,vivo過往在影像空間感知技術方面的積累,也可以直接賦能MR產品,而MR又被看作是未來機器人的“眼睛”。
vivo在智能手機行業以卓越的影像能力著稱,而手機影像中的空間感知技術不僅是MR產品中極為重要的技術能力,更是機器人未來在與物理世界交互的過程中,更精準感知環境、更好獲取空間深度信息的技術基礎。
此次博鰲論壇現場所展示的vivo 混合現實頭顯就是vivo在MR領域的一個階段性成果。結合其過往的創新路徑來看,這款產品暗示著vivo已經在有計劃地攻入機器人行業腹地,就像胡柏山所說,“MR 的空間感知能力非常強,MR 做好以后,機器人空間感知能力不會出問題。”
總體而言,當前機器人行業熱度不斷升高,入局者日益增多,但vivo進軍家庭機器人行業卻并非是乘勢風口搶占市場,而是基于外部趨勢與內部勢能的一次“順勢而為”,是依循“用戶導向”這一主線篩選出的與自身核心能力高度匹配的賽道。
所謂“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在vivo看來,找到能夠創造用戶價值、更好發揮過往優勢積累的“用武之地”,遠比“盲目追風”和“抬頭炫技”更重要,而家庭機器人顯然是一個更合適、更恰當,也更具發展空間的正確選擇。
明道:“做什么”與“不做什么”的戰略思考
“取勢”之后,還要“明道”,即洞悉事物發展規律,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找到更適宜自身的發展路徑,確立“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戰略原則,保證后續行動不偏離目標。
面對方興未艾的家庭機器人行業,vivo厘清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考量,更對“為什么做和如何做”展開了深刻思考。
面向用戶,vivo不做純粹功能化的工具,要做聯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
vivo曾經不止一次提出,經過多年發展,手機早已不僅僅是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直接聯接著生活、娛樂、購物、金融、政務等數字服務的核心入口。長久以來,vivo也正是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幫助人們把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聯接起來。
進入機器人賽道,vivo同樣看到,AI所引領的數字世界技術發展與機器人在物理世界的技術躍遷,仍然處于相互獨立、相對割裂的狀態。為此,vivo將致力于打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兩大領域的頂尖技術成果,為用戶創造全新體驗和價值。
“手機行業有著最大基數的消費人群,最前瞻的技術生態,多元的應用場景。機器人是手機行業的未來,它將成為聯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依舊會遵循以人為本、回歸用戶場景創造極致體驗的價值準則。”從胡柏山的表達中可以預見,vivo不會聚焦產品單一的功能化或工具化屬性,但會繼續專注用戶場景,以家庭機器人為新載體,搭建新橋梁。
面向產業,vivo不做全身硬件,專注做“大腦+眼睛”,希望促進產業共榮。
胡柏山在演講中明確表示,依托vivo藍科技在AI大模型與影像領域的十年深厚積累,疊加自研vivo混合現實頭顯積累的實時空間計算能力,vivo會聚焦孵化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讓機器人可以“看得懂場景,聽得懂需求,給得了回應”。
從產品構成來說,“眼睛”用于獲取信息,“大腦”用來處理與控制信息,再搭配機械化的“身體”就可以組成一個機器人的雛形。根據用戶需求的差異與演化,市場會產生雙足、四足、輪足等不同產品形態,但對于“大腦”和“眼睛”的技術需求始終存在,vivo可以循著這兩條路線,以長期主義心態持續構建技術護城河。
再從產業角度來看,專注做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也是vivo繼續發揮端側AI與影像感知的長板優勢,更好釋放自身技術沉淀價值的選擇。“我們不去做機械臂、靈巧手、機器人身體,這個邏輯跟我們做手機是一樣的,我們不做SoC、不做屏幕,因為這個產業鏈里面有人比我們更擅長做這些,我們希望跟產業鏈伙伴合作共贏,這樣整個產業才能健康可持續。”胡柏山如是說。
《壹觀察》認為,vivo在機器人賽道“做”與“不做”的戰略思考,以及堅持不做競爭,期望與產業伙伴共建生態的理念,本質上源于vivo的“本分”文化。這一文化集務實、專注、長期主義、用戶導向為一體,既決定了vivo不會被短期利益所左右,堅定地創造對用戶更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同時也讓vivo天然對產業保持一種“共生共榮”的積極發展觀。
更重要的是,這種克制、專注、利他的價值觀,為vivo在手機行業構建了穩健增長和抗周期能力,使其至今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市場國產手機份額第一。眼下,也正在為vivo在家庭機器人領域行穩致遠奠定重要基礎。
優術:打造機器人實驗室只是開始
取勢、明道之后,就要“優術”,即在實際操作層面找到更可行、更高效的方式方法。
當前,除了正式建立機器人實驗室,vivo也已經在公開招聘機器人相關技術的工程師,以百萬年薪大力招攬行業人才。結合vivo過往在手機行業的發展路徑不難預見,vivo接下來還可能從技術、商業和產業三大層面持續“優術”,加快推進自身在家庭機器人領域的知識、方法和經驗的積累。
一在技術層面,vivo完全可以基于技術協同、數據互通與場景融合,建立起“手機-MR-機器人”閉環反哺機制。
正如上文提到,vivo在手機端側AI與手機影像中空間感知技術的積累,可以賦能MR設備,進化為實時空間計算能力,而MR設備的空間感知能力與用戶行為記錄又將加速形成人機交互數據庫,為機器人提供海量高質量數據,隨后機器人產品中越來越成熟的AI agent還可以裁切至手機平臺,進一步反哺手機AI體驗創新,由此實現三者間的動態反饋與價值循環。
二在商業層面,考慮到家庭機器人的個人/家庭消費屬性,基本可以判斷家庭機器人與手機在商業模式上較為相似。
這意味著,vivo有極大機會依托對全球5億智能設備用戶的需求洞察能力,以及在手機生態積累的規模化數據與應用場景經驗,在家庭機器人領域迅速構建深度商業認知、布局以用戶需求為牽引的前置技術開發,快速推動相關技術與產品從“實驗室理論”到“場景化落地”的轉折,高效建立商業優勢。
三在產業層面,參照vivo過去30年以“自研+共研”、標準制定、產業鏈協同合作等方式重構手機產業鏈標準的經驗。
可以預見,vivo未來也有望通過用戶需求驅動、頂層創新設計與規模化生產,推動家庭機器人產業上下游技術迭代,同時作為機械產業和AI產業在機器人賽道融合的大腦,引領整個產業駛向“以用戶需求為錨”的高質量發展。
《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中提出,歷史上每一輪技術革命的誕生,常常因為是新舊力量之間的聯系產生了革命的潛力。從這一角度來看,手機行業作為匯聚了5G、AI、虛擬現實、芯片、影像、半固態電池等幾乎所有前沿技術的行業,可以說是當前最能孕育新質生產力的行業之一,極有可能成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重要交匯點。
就像胡柏山所說,過去幾十年,手機行業一直是新產業的“孵化器”,孕育了移動支付、智能政務、短視頻、直播電商等產業,重塑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如今,手機行業即將邁入新階段。
作為中國手機行業的絕對領跑者,vivo正站在歷史新舊技術交疊期中,通過取勢、明道、優術,一面繼續為用戶搭好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橋”,一面聯合產業各方推動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帶動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市場的涌現。
這是一場加速科技普惠的獻禮。vivo仍在探尋對用戶有意義的改變,希望推動那些能夠帶來更多美好生活的家庭機器人,更快走進萬戶千門。
「壹觀察」創始人宿藝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編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搜索「壹觀察」
百家號、微博、抖音搜索「宿藝」關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聯網汽車丨智能家居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