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一個粉絲朋友寫給我的一個文章,我把它摘錄下來
我是某中職學校的語文老師,教了十幾年書,自問還算盡職盡責。可最近幾年,我越來越覺得這書教得憋屈——我苦口婆心勸他們學習,他們卻覺得我在勸他們修仙!
我們學校的生源,懂的都懂。中考分流,成績好的去了普高,剩下的“潛力股”就來了我們這兒。按理說,中職嘛,學點技能,考個高職,也算條出路。可現實是,很多學生壓根兒不覺得自己需要學習。他們覺得,反正以后進廠、送外賣、干銷售,語文有什么用?
上周,我教《勸學》。荀子說:“學不可以已。”我心想,這文章多好啊,道理淺顯,邏輯清晰,勸人向學,正適合他們。結果呢?現實給我狠狠上了一課。
第一節課:荀子勸學,學生勸睡
我精心準備了PPT,還找了幾個“逆襲”案例,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結果剛上課,后排就趴倒一片。我提高嗓門:“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勸學》,荀子告訴我們,學習能改變命運!”
底下傳來一聲嘀咕:“命運?我命由天不由我。”
我假裝沒聽見,繼續講課:“‘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意思是學習不能停止……”
話還沒說完,一個學生舉手:“老師,學不會怎么辦?”
我微笑鼓勵:“沒關系,慢慢來,多讀幾遍就懂了。”
他點點頭,然后……趴下繼續睡。
第二節課:抽查背誦,全軍覆沒
上節課我留了作業,要求背誦《勸學》前三段。今天一上課,我就抽查。
“來,1號同學,背一下‘青,取之于藍……’。”
1號同學站起來,撓撓頭:“老師,我背了,但忘了。”
“2號同學,你來。”
2號:“沒背。”
“3號?”
3號理直氣壯:“老師,背這個干嘛?”
我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別生氣,然后問:“那有沒有人自愿背一下?”
全班沉默。
突然,角落里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能背‘王者榮耀’的英雄技能,要不我背那個?”
第三節課:課堂活動,無人參與
我想,既然他們不愛聽講,那就搞點互動吧。我設計了一個小辯論:“學習到底有沒有用?”
正方:學習能提升自己,改變命運。
反方:中職生學不學都一樣,反正以后都是打工。
我以為他們會爭論起來,結果……
正方反方都沒人報名。
倒是有一個學生在下面嘀咕著說:“那些網紅,沒讀書也賺大錢,我們學這些有啥用?”
另一個附和:“就是!我爸小學畢業,現在包工程,一年賺幾十萬,大學生還給他打工呢!”
我試圖引導:“可是,時代不同了,現在很多工作都要求學歷……”
他們打斷我:“老師,你別畫餅了,我們又不是三歲小孩。”
最后的爆發:我成了“多管閑事”的惡人
下課鈴響前,我終于忍不住了:“你們現在不學,以后后悔就晚了!”
一個學生笑嘻嘻地說:“老師,你別勸了,我們又不是荀子的目標客戶。”
另一個補刀:“對啊,他勸的是‘君子’,我們又不想當君子。”
我站在講臺上,突然覺得很可笑。荀子寫《勸學》,是為了讓人進步,可我的學生連被勸的資格都不想要。
反思:到底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育的問題?我一直在想,是我的教學方法不對嗎?可同樣的方法,以前的學生還能聽進去一點。
還是說,這個時代變了?當“讀書無用論”在社會上蔓延,當“網紅”“主播”成了孩子們的夢想,我們這些老師,到底在堅持什么?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可我的學生連腳都懶得抬。
也許,中職教育的困境,根本不是靠一篇文章、一堂課能改變的。
但明天,我還是會走進教室,繼續“勸學”。哪怕只有一個學生聽進去,也算沒白費力氣。畢竟,教育這件事,有時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看了他的故事,我也是非常感慨,不得不說在任何時候,清醒者往往最痛苦。但是,正是今天的痛苦甚至憤怒,證明教育良知的未死。與其在廢墟上建造宮殿,不如先教會生存者辨認星空的方向。
王陽明在《致良知》中說過“求其放心而已”。他此刻的痛苦,正源于尚未放棄的師者仁心。但是也一定要明白:教育的真諦不是點石成金,而是讓每個生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些沉睡的學生,或許正在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最后的自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