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識局
文字 | 那日蘇
校對 | 朝乾 編輯 | 哈哈
每當春回大地時,大江南北的“春菜熱”便悄然興起。
菜市場里,攤主們將帶著露水的時令鮮蔬整齊碼放,叫賣聲不絕于耳;年輕人在電商平臺上快速下單,新鮮的香椿、薺菜、春筍,一小時內便能送到家門口;直播間里,主播們熱情介紹著當季的新鮮時蔬,消費者一邊看直播一邊點擊購買,將春天的味道收入囊中……
攤位上的菜種類多了,餐桌也要豐富起來了▼
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春日圖景,是中國人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搶購“春菜”。“春分吃春菜”的習俗由來已久。所謂春菜,并非特指某一種蔬菜,而是對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時令菜蔬的詩意統稱。
嶺南潤澤水田中生長的嫩綠水芹、清脆爽口的西洋菜,到北國初融凍土上冒出的鮮香薺菜、清新怡人的萵筍……種類繁多的春菜跨越地域,承載著中國人對季節流轉的敏銳感知,更寄托著對自然饋贈的虔誠謝意。
從南到北,都有自己的春菜可選▼
當我們咀嚼春菜的鮮嫩時,不僅是在品味時令的密碼,更是在完成一場與自然時序的對話。
春天的味覺密碼
自古以來,春分吃春菜,都是中國人獨有的養生智慧。古人曾提出“食歲谷以全其真”,主張根據季節的不同,攝入不同的食物和養分,采取不同的養生策略。
中國傳統的養生理論,講究 “天人合一”,在陽氣上升的春分節點,應當用最鮮活的植物生命力,來調節人體的“小宇宙”。人體需新鮮、清淡食物滋養。作為春季時令蔬菜,春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能增強免疫力。
吃上春菜,迎接“舌尖上的春天”▼
例如菠菜,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有利于呼吸道健康,還能減輕過敏癥狀;春筍膳食纖維豐富,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人的身體受外界環境的變化所影響,冬去春來,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加快,需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新鮮蔬菜中的營養成分,能夠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物質,加速新陳代謝。尤其是蔬菜中的B族維生素,在能量代謝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春季乍暖還寒,容易影響脾胃。而像蘿卜、山藥等根莖類蔬菜,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燉上一鍋山藥排骨湯,健脾又暖胃▼
此外,經過漫長冬季,人們的味蕾渴望新鮮與變化,春菜鮮嫩多汁、口感清爽,帶著春天獨有的氣息,瞬間喚醒沉睡的味蕾,無論是清炒、涼拌還是煮湯,都能為餐桌增添春日色彩。
當城市孩童在超市認識蔬菜時,一些地方仍延續著傳統的春分"踏青采綠"習俗。這一習俗不僅是為了親近自然,也能采集春季生長的野菜和時令蔬菜。晨光中,全家執籃入野,教孩子辨識薺菜鋸齒狀的溫柔,感受香椿芽紫紅漸變的美學。
看似簡單的采摘動作,實則是農耕文明最生動的傳承課堂——在泥土芬芳中完成的,不僅是維生素的攝取,更是對土地敬畏之心的代際傳遞。
野菜是大地送來的春天禮物▼
山河時令,一地一味
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地形地貌、自然風物,所以中國人吃春菜,有很強的地域特色。
在東北黑土地上,婆婆丁(蒲公英)頂著春寒倔強生長,它富含維C,有清熱解毒功效,東北人將其洗凈蘸醬,將原野的清香直接送入口中。
華北平原的春餅宴里,韭黃與豆芽在鐵鍋上翻飛,裹入薄餅,便成最熨帖的春味。春餅與炒合菜的搭配,簡單卻飽含春日的溫暖與生機。香椿也不甘示弱,炒雞蛋或拌豆腐,香氣濃郁,是北方人在春季的摯愛。
江南煙雨中,春筍與咸肉在陶甕中相擁,腌篤鮮的濃湯,讓人們念念不忘。薺菜包進春卷或餛飩,馬蘭頭與香干涼拌,草頭清炒或與酒糟搭配,每一口都是江南春天的細膩與清新。
揚州的小巷里,春分時節蘿卜絲餡包子熱氣騰騰,皮薄餡多,清爽可口。揚州人相信,吃蘿卜能上下通氣,緩解春困,將春天的生機融入日常飲食。
福建的山林中,雷筍炒肉或燉湯,鮮嫩可口;蕨菜涼拌或炒臘肉,滑嫩清香;苦菜煮湯或清炒,清熱解毒。人們還將艾草搗碎,與糯米粉揉成團,蒸制成青團或艾草粿。咬一口,外皮軟糯,內餡甜潤,滿口都是春意盎然。
在嶺南,廣東人愛用口感脆嫩的西洋菜煲湯,將春日的潤澤化作養生湯羹。麻筍清炒或制成筍粿,脆嫩爽口,是春季餐桌上的常客。
在川渝山野間,箭竹筍與臘肉在鍋中翻炒,香氣撲鼻;豌豆尖清炒或做湯,清香嫩滑;藠頭腌制或炒肉,酸甜開胃。每一道菜都帶著山野的靈氣,成為川渝人春季的味覺記憶。
味道獨特的折耳根,是西南地區的特色野菜,因其獨特的辛香而聞名。折耳根在春季剛冒嫩芽時最為鮮嫩,富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種礦物質,特別適合濕氣重的季節吃。
人們常將折耳根涼拌,加入辣椒油、花椒和醋,酸辣爽口,是春季開胃的佳品。折耳根與臘肉同炒也是西南人春季餐桌上的經典搭配。
云南作為花卉王國,是中國最會吃花的地方。金雀花炒雞蛋,清香撲鼻;棠梨花涼拌或炒臘肉,口感獨特;苦刺花煮湯,清熱解毒。這些云嶺谷地間的春菜,將云南人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
莧菜是南方春季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紅莧菜,因其葉片紫紅、口感柔嫩而備受喜愛。莧菜在春季生長迅速,此時葉片最為鮮嫩,營養價值也最高。它富含鐵、鈣、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有助于補血、增強免疫力,特別適合春季調理身體。
江淮一帶常將莧菜與蒜瓣同炒,蒜香能中和莧菜的清淡,炒出的紫紅色湯汁拌飯尤其受歡迎。兩廣則常用野莧菜與魚片煮成“春湯”,味道清淡鮮美,寓意“春湯灌臟,洗滌肝腸”,追求健康平安。
從北到南,春菜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承載著各地的飲食文化與對春天的熱愛。這些散落四方的春之味,恰似大地的指紋,標記著每個地域獨特的風土印記。
舌尖上的邀請函
春菜的品種與風味,深深根植于獨特的地理密碼之中。不同的土壤、氣候和水質,賦予了蔬菜獨特味覺基因。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環境成就了百味紛呈的春之滋味,塑造了一地一味的地方食俗,因此,春分吃春菜,往往具有很強的地域屬性。
然而,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春菜的地域界限正在被打破。通過短視頻的鮮活演繹與直播間的沉浸式體驗,抖音電商構建起一座橫跨山海的味覺橋梁,讓天南地北的觀眾們看到各地獨具特色的新奇春菜,我們餐桌的地域屬性,也正在逐漸模糊。
隨著短視頻的大范圍傳播,京津冀的老饕們也能對江南的腌篤鮮食指大動,江浙的食客也能對川渝的竹筍炒臘肉垂涎三尺,最會享受生活的老成都人說不定會對兩廣的春湯心向往之。
在北方吃上這碗腌篤鮮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依托電商平臺,農產品可以快速對接城市消費市場。而且電商平臺帶來的大市場,推動了農村物流、倉儲、加工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現代化的物流體系不僅縮短了農產品的運輸時間,還可以通過溫度、濕度控制等技術手段,確保農產品的品質,讓各地春菜通過冷鏈物流銷往全國,讓清晨采摘的香椿芽傍晚便能現身京城餐桌,帶著露珠的枸杞芽隔日可抵嶺南灶臺。
上班族打開手機就能買到
原來要到處跑才能找到的榆錢了▼
電商平臺搭建的云上市集,不僅讓時令美味突破時空壁壘,更催生出全新的飲食敘事。大數據繪制的味覺地圖,精準捕捉著都市人對"春鮮"的渴望:減脂人群追逐的馬蘭頭沙拉套餐,養生客群定制的蒲公英茶飲,懷舊者尋覓的槐花蜜禮盒,都在重構著傳統春菜的現代身份。這種時空折疊的奇妙體驗,讓遷徙城市的游子得以復刻故鄉的春日滋味。
春分時節,當我們咬下第一口春菜時,咀嚼的不僅是植物的鮮嫩纖維,更是自然時序的密碼。從《詩經》"其甘如薺"的詠嘆,到電商平臺即時送達的包裹,中國人對春味的追逐始終未變,變化的只是傳承的方式。
或許這正是春菜最深刻的隱喻——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我們始終需要這些破土而出的鮮嫩,來喚醒身心,來確認自己與土地、季節、傳統那份割舍不斷的羈絆。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文中圖片來源為圖蟲創意,抖音
封面:shutterstock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東方財經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